化學原料藥檢測:核心項目與質量控制
一、檢測項目分類與技術要求
1. 理化性質檢測
- 外觀與性狀:顏色、晶型、氣味是否符合標準(目視或顯微觀察)。
- 溶解度: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特性(藥典規定方法)。
- 熔點/沸點:通過熔點儀測定,驗證物質純度。
- pH值:溶液酸堿度檢測(pH計)。
- 引濕性:評估藥物吸潮傾向(動態水分吸附分析)。
2. 純度與含量測定
- 主成分含量:采用HPLC(高效液相色譜法)或UV-Vis法,精確測定有效成分比例。
- 有關物質(雜質):
- 有機雜質:包括起始物料、中間體、降解產物(HPLC-MS聯用)。
- 無機雜質:如氯化物、硫酸鹽(離子色譜法)。
- 手性純度:對光學異構體進行檢測(手性HPLC或旋光儀)。
3. 殘留溶劑檢測
- 揮發性有機溶劑:甲醇、乙腈、甲苯等(氣相色譜GC-FID/GC-MS)。
- 限度要求:依據ICH Q3C分為1-3類(如苯的限量為2 ppm)。
4. 重金屬與元素雜質
- 常規重金屬:鉛、鎘、砷、汞(原子吸收光譜AAS或ICP-MS)。
- 催化金屬殘留:鈀、鉑等(針對合成工藝中的催化劑)。
5. 微生物限度檢查
- 需氧菌總數:平皿計數法。
- 霉菌與酵母菌:沙氏瓊脂培養。
- 控制菌: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(選擇性培養基法)。
- 細菌內毒素:鱟試劑法(LAL試驗),適用于注射級原料藥。
6. 結構確證與晶型分析
- 化學結構驗證:核磁共振(NMR)、紅外光譜(IR)、質譜(MS)。
- 晶型鑒別:X射線衍射(XRD)、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。
- 粒度分布:激光粒度分析儀(影響溶解速率)。
7. 穩定性研究
- 加速試驗:高溫(40℃/75% RH)、強光照射,預測長期穩定性。
- 長期試驗:實時儲存條件(25℃/60% RH)下定期取樣檢測。
- 降解產物分析:HPLC追蹤主成分降解路徑。
二、檢測流程與技術選擇
- 樣品前處理:
- 溶解、過濾(0.45 μm濾膜)或衍生化(針對GC檢測)。
- 儀器分析:
- 色譜技術:HPLC(主含量)、GC(溶劑殘留)、離子色譜(無機離子)。
- 光譜技術:UV-Vis(快速篩查)、ICP-MS(痕量元素)。
- 數據解析:
- 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雜質含量。
- 對比標準品保留時間定性。
三、質量控制與合規要點
- 藥典合規性:需滿足中國藥典(ChP)、美國藥典(USP)或歐洲藥典(EP)要求。
- 方法驗證:根據ICH Q2(R1)驗證專屬性、線性、準確度等參數。
- 數據完整性:遵循ALCOA原則(可追溯、同步記錄、原始性)。
四、未來趨勢與挑戰
- 連續化生產監控:PAT(過程分析技術)實現實時質量控制。
- 基因毒性雜質控制:LC-MS/MS檢測亞硝胺類等高風險雜質。
- 綠色檢測技術:減少有機溶劑使用,發展超臨界流體色譜。
上一篇:門鎖/鉸鏈/限位器/撐桿檢測下一篇:汞、總汞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4
22
24
24
24
22
26
29
29
33
33
36
28
34
45
36
41
42
43
5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