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發熱量檢測的核心項目
1. 彈筒發熱量(Qb,ad)
- 定義:在充氧彈筒中,單位質量煤樣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,包含燃燒生成的硫酸、硝酸的生成熱。
- 檢測方法:
- 氧彈熱量計法(GB/T 213-2008/ISO 1928:2009):將煤樣置于氧彈中,在高壓純氧環境下點燃,通過測量水溫變化計算發熱量。
- 關鍵設備:氧彈熱量計、分析天平(精度0.0001g)、氧氣鋼瓶。
- 意義:彈筒發熱量是計算高位和低位發熱量的基礎數據,但因包含額外酸熱,需通過修正得到實際應用值。
2. 高位發熱量(Qgr,ad)
- 定義:彈筒發熱量扣除硫酸與二氧化硫生成熱、硝酸生成熱后的熱量。
- 計算公式: ?gr,ad=?b,ad−94.1×?b,ad−?×?b,adQgr,ad?=Qb,ad?−94.1×Sb,ad?−α×Qb,ad? 其中,?b,adSb,ad?為彈筒洗液中硫含量,?α為硝酸校正系數(通常取0.0016)。
- 意義:反映煤在恒定體積條件下的理論最大發熱能力,用于評價煤的化學能潛力。
3. 低位發熱量(Qnet,ar)
- 定義:高位發熱量扣除煤燃燒后水分蒸發吸熱后的實際可利用熱量。
- 計算公式: ?net,ar=?gr,ad−25.1×(?ar+9?ad)Qnet,ar?=Qgr,ad?−25.1×(Mar?+9Had?) 其中,?arMar?為收到基水分,?adHad?為干燥基氫含量。
- 意義:指導工業鍋爐設計及運行,直接影響燃料成本核算。
二、關聯檢測項目及預處理要求
-
- 檢測方法:空氣干燥法(GB/T 211-2017),105~110℃烘干至恒重。
- 影響:水分升高將顯著降低低位發熱量,每增加1%水分,Qnet約減少80~100 kJ/kg。
-
- 檢測方法:緩慢灰化法(GB/T 212-2008),815℃灼燒至恒重。
- 影響:灰分每升高1%,發熱量下降約200~300 kJ/kg,且高灰分煤易導致結渣問題。
-
- 檢測方法:馬弗爐法(GB/T 212-2008),900℃隔絕空氣加熱7分鐘。
- 意義:與燃燒特性相關,高熱值煤通常揮發分適中,如無煙煤(Vdaf<10%)與煙煤(20%~40%)發熱量差異顯著。
-
- 檢測方法:艾士卡法(GB/T 214-2007)或紅外光譜法。
- 影響:硫分影響高位發熱量修正值,同時涉及環保指標。
三、檢測流程標準化
-
- 依據GB 474-2008進行破碎、縮分,確保煤樣粒度<0.2mm,質量≥200g。
- 空氣干燥基樣品需在實驗室環境中平衡水分(濕度≤60%)。
-
- 采用苯甲酸(標準熱值26470 J/g)標定熱量計熱容量,誤差需<0.15%。
- 氧彈氣密性測試:加壓至3.0MPa維持30秒無泄漏。
-
- 同一實驗室平行樣允許差:當Qb>25 MJ/kg時,差值≤120 J/g。
- 不同實驗室再現性差:≤300 J/g。
四、影響檢測結果的關鍵因素
-
- 樣品需研磨至充分細度(過200目篩),未燃盡碳會導致結果偏低。
-
- 實驗室溫度應控制在(20±2)℃,避免熱量計與環境熱交換誤差。
-
- 氫測定誤差±0.1%將導致Qnet誤差約25 kJ/kg,需采用元素分析儀精確測定。
五、國際標準差異與選擇
- 中國標準(GB/T 213):以氧彈法為核心,修正公式側重硫、氮酸熱的精確扣除。
- 美國標準(ASTM D5865):允許使用絕熱式或恒溫式熱量計,硝酸校正系數取值略有不同。
- 國際貿易:通常約定采用ISO 1928標準,避免結算爭議。
六、應用場景與經濟價值
- 電廠燃料采購:以Qnet,ar為結算基準,熱值每提升100 kJ/kg可降低噸煤成本約3~5元。
- 焦化工藝優化:配合揮發分、粘結指數(G值)篩選配煤方案,確保焦炭強度(CSR>62%)。
- 碳排放核算:發熱量與CO?排放因子直接相關,計算公式為: CO2排放量=?net×碳氧化率×4412CO2?排放量=Qnet?×碳氧化率×1244?
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水和廢水(含大氣降水檢測下一篇:場所、室內空氣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2
17
16
15
17
15
24
20
23
16
20
20
20
19
22
23
21
20
24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