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與滌綸混紡本色布檢測技術與關鍵項目分析
一、引言
二、關鍵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纖維成分與混紡比檢測
- 檢測目的:驗證棉/滌綸比例符合設計要求(如60/40、50/50等)。
- 檢測方法:
- 化學溶解法(GB/T 2910):利用甲酸/次氯酸鈉溶解棉或滌綸,通過剩余纖維質量計算比例。
- 顯微投影法(GB/T 16988):借助顯微鏡觀察纖維橫截面,統計纖維根數比例。
- 允許偏差:通常混紡比誤差需≤±3%(根據合同約定)。
2. 物理性能檢測
- 斷裂強力與伸長率(GB/T 3923.1):使用織物強力機測試經向、緯向斷裂強力(單位:N),評估織物耐用性。
- 撕破強力(GB/T 3917.2):埃爾門多夫法測定織物抗撕裂能力,反映穿著過程中的抗破壞性。
- 耐磨性(GB/T 21196.2):馬丁代爾法模擬摩擦,測試織物表面起毛起球或破損次數。
3. 織物結構分析
- 經緯紗密度(GB/T 4668):通過織物密度鏡測定每10cm內的紗線根數,影響織物厚度與透氣性。
- 平方米克重(GB/T 4669):裁剪規定面積樣本稱重,計算單位面積質量(g/m²),關聯成本與用途。
- 厚度測定(GB/T 3820):厚度儀測量織物壓縮厚度,影響手感與保暖性。
4. 外觀質量檢驗
- 疵點檢測(GB/T 406-2018):
- 常見疵點:斷經、斷緯、跳花、稀密路、油污等。
- 檢驗方法:驗布機或人工在標準光源下(如D65)逐米檢查,按疵點數量/長度評定等級。
- 布面平整度:通過目測或儀器評估織物起皺、卷邊等問題。
5. 色牢度與環保安全檢測(本色布適用性調整)
- 耐摩擦色牢度(GB/T 3920):雖為本色布,仍需測試以防后續加工(如印花)出現遷移問題。
- 甲醛含量(GB/T 2912.1):萃取法測定游離甲醛,確保≤75mg/kg(嬰幼兒產品≤20mg/kg)。
- pH值(GB/T 7573):水萃取法測試織物酸堿度,要求4.0~8.5。
- 異味檢測(GB 18401):人工嗅辨法判定是否含有霉味、汽油味等異常氣味。
三、檢測流程與標準依據
- 取樣規則:按GB/T 2828.1抽樣,批次量≥3000米時取10匹,每匹剪取1米樣本。
- 實驗室環境:溫度(20±2)℃,濕度(65±4)%,平衡24小時后測試。
- 判定標準:
- 一等品:疵點≤10個/100米,強力符合標準值±5%。
- 合格品:允許輕微疵點,但功能性指標(如強力)不得低于標準下限。
四、質量控制難點與解決方案
- 混紡均勻性:優化清花工序,防止纖維分層;采用高精度并條機。
- 靜電控制:添加抗靜電劑(滌綸含量高時易產生靜電)。
- 縮水率控制(預縮處理):通過預縮整理機處理,確保緯向縮水率≤3%。
五、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橡膠海綿地毯襯墊檢測下一篇:防護服裝 化學防護服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0
24
22
24
21
29
30
26
20
28
19
21
21
21
21
22
21
28
24
2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