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原膠的檢測項目及其重要性
一、理化指標檢測
-
- 檢測方法:目測或儀器分析顏色、氣味、形態。
- 標準要求:應為類白色或淡黃色粉末,無異味、結塊或雜質。
- 意義:初步判斷原料是否變質或受污染。
-
- 方法:旋轉黏度計法(如GB 1886.41)。
- 條件:通常以1%水溶液在25℃下測定。
- 標準:合格品黏度范圍需符合國家標準(如≥600 mPa·s)。
- 意義:黏度直接影響增稠性能,是功能性核心指標。
-
- 檢測:配制1%水溶液,用pH計測量。
- 標準:通常為6.0~8.0。
- 意義:pH異常可能影響食品體系穩定性或暗示生產雜質殘留。
-
- 方法:105℃烘干至恒重,計算水分含量。
- 標準:≤15%(不同標準略有差異)。
- 意義:水分過高易導致霉變,影響保質期。
-
- 步驟:高溫灼燒后稱量殘留無機物。
- 標準:≤16%(反映發酵殘留物水平)。
- 意義:間接評估生產過程中雜質控制情況。
二、微生物指標檢測
-
- 方法:GB 4789.2平板計數法。
- 限值:≤1000 CFU/g。
- 意義:評估原料或生產環節的衛生狀況。
-
- 檢測:選擇性培養基培養。
- 標準:≤100 CFU/g。
- 意義:防止產品霉變及毒素污染。
-
- 項目: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等。
- 方法:PCR或生化鑒定(如GB 4789.4)。
- 意義:杜絕食源性疾病風險。
三、污染物檢測
-
- 種類:鉛(Pb)、砷(As)、汞(Hg)、鎘(Cd)。
- 方法: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。
- 限值:如鉛≤2 mg/kg(GB 2762)。
- 意義:重金屬蓄積危害人體健康,需嚴格管控。
-
- 來源:發酵后提取工藝可能殘留異丙醇、乙醇等。
- 檢測:氣相色譜法(GC)。
- 限值:符合GB 29202規定(如異丙醇≤500 mg/kg)。
四、功能特性驗證
-
- 測試:剪切稀化、觸變性等,使用流變儀分析。
- 意義:確保在實際應用中(如醬料、飲料)的穩定性。
-
- 方法:觀察冷/熱水中的分散性及膠體透明度。
- 標準:合格品應快速溶解且無顆粒殘留。
-
- 項目:耐酸堿性(pH 3~12)、耐鹽性、高溫滅菌后黏度保留率。
- 意義:驗證其在復雜食品體系中的適用性。
五、成分鑒定與結構分析
-
- 用途:比對特征吸收峰(如-OH、-COO?),確認多糖結構。
-
- 應用:測定單糖組成(葡萄糖、甘露糖等)及分子量分布。
-
- 作用:解析糖鏈連接方式,鑒別真假黃原膠(如摻雜糊精)。
六、檢測標準與法規
- 中國標準:GB 1886.41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黃原膠》。
- 國際標準:FAO/WHO JECFA、FCC(美國食品化學品法典)。
- 行業要求:需符合生產企業備案標準及下游客戶定制化指標。
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新洋茉莉醛檢測下一篇:食品添加劑 硝酸鉀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1
13
17
19
19
16
18
23
18
19
18
22
17
22
23
15
14
21
20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