浴鹽產品質量檢測項目全解析
一、基礎理化指標檢測
-
- 目的:浴鹽溶解后pH值需接近人體皮膚天然酸堿度(5.5-7.0),避免過度刺激。
- 方法:按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配置溶液,使用pH計測定。
-
- 檢測內容:記錄浴鹽在不同水溫(25°C、40°C)下的溶解速度和殘留物量,確保使用體驗。
-
- 標準:水分≤3%(防止結塊變質,延長保質期)。
- 方法:烘箱干燥法或卡爾費休法。
二、安全性檢測
-
- 項目:鉛(≤10mg/kg)、砷(≤2mg/kg)、汞(≤1mg/kg)、鎘(≤5mg/kg)等。
- 方法: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。
-
- 必檢菌種:
- 細菌總數(≤1000 CFU/g)
- 霉菌和酵母菌(≤100 CFU/g)
- 耐熱大腸菌群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銅綠假單胞菌(不得檢出)
- 方法:GB 7918.2-2023《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》。
- 必檢菌種:
-
- 限用防腐劑:甲基異噻唑啉酮(MIT)、尼泊金酯類等,需符合《化妝品準用防腐劑清單》限量。
- 致敏香料:丁香酚、肉桂醛等26種香料需標注含量(>0.001%)。
三、功能性成分檢測
-
- 檢測元素:鎂、鈣、硫等溫泉礦物成分,驗證商品宣稱功效。
- 方法:X射線熒光光譜(XRF)或離子色譜法。
-
- 項目:精油含量(如茶樹油、薰衣草油)、抗氧化物質(多酚、黃酮)。
- 技術: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或高效液相色譜(HPLC)。
四、包裝與標簽合規性
-
- 模擬運輸振動后檢查包裝是否泄漏,確保防潮性能。
-
- 成分全標識(INCI名稱)、原產國、保質期、注意事項(如“避免入眼”)等。
五、特殊添加劑檢測
-
- 核查是否使用《化妝品禁用原料目錄》中的著色劑(如CI 12085等)。
-
- 部分國家禁止添加,需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。
六、國際法規差異
- 歐盟EC 1223/2009:要求納米材料標注、更嚴格的致敏原披露。
- 美國FDA:重點關注成分的GRAS(公認安全)認證。
- 中國《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》:新增浴鹽類產品功效宣稱需提供評價報告(2023年起)。
檢測流程與機構選擇
- 送樣要求:提供3批次獨立樣品(每批≥200g),附帶配方表。
- 資質認證:優先選擇通過CMA(中國計量認證)、 (國際互認)的實驗室。
- 周期與成本:常規檢測約5-7個工作日,費用2000-5000元(視項目增減)。
結語
- 國家藥監局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(2023年版)
- ISO 22716:2007 《化妝品良好生產規范》
- 歐盟委員會條例EC No 1223/2009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7
20
20
16
39
33
31
17
21
32
26
36
25
29
35
30
26
32
28
25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