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添加劑氧化鎂的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主成分含量檢測
- 檢測目的:確保氧化鎂的有效成分含量符合標準。
- 檢測內容:
- MgO含量:通過絡合滴定法(EDTA滴定法)測定,輕質與重質氧化鎂的純度通常需≥96%。
- 灼燒失重:檢測高溫灼燒后雜質殘留,控制水分及揮發性物質含量。
- 標準參考:GB 29207-2012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氧化鎂》。
2. 雜質及有害物質檢測
- 重金屬:
- 鉛(Pb)、砷(As)、鎘(Cd)、汞(Hg):使用原子吸收光譜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檢測,限量通常為≤2 mg/kg(Pb)、≤3 mg/kg(As)。
- 總重金屬(以Pb計):比色法或重金屬總量檢測。
- 無機雜質:
- 氯化物(Cl?):硝酸銀比濁法或離子色譜法(IC),限量≤0.03%。
- 硫酸鹽(SO?²?):硫酸鋇比濁法,限量≤0.5%。
- 游離堿:中和滴定法,防止過量堿性殘留。
3. 微生物指標檢測
- 適用場景:直接用于終產品或易受污染的食品添加劑。
- 檢測項目:
- 菌落總數:平板計數法,通常要求≤1000 CFU/g。
- 大腸菌群:MPN法或平板法,限量≤3.0 MPN/g。
- 霉菌和酵母:限量≤50 CFU/g。
4. 物理性質檢測
- 區分重質與輕質氧化鎂:
- 比表面積:氮氣吸附法(BET法),輕質氧化鎂比表面積更大。
- 堆積密度:振實密度儀測定,重質氧化鎂堆積密度更高(0.7-1.2 g/cm³ vs. 輕質0.25-0.4 g/cm³)。
- 粒徑分布:激光粒度儀分析,影響抗結塊性能。
- 其他指標:
- 白度:白度儀檢測,反映色澤純度。
- 流動性:休止角或卡爾指數測定,確保加工性能。
5. 功能性檢測(依用途而定)
- 抗結塊性能:模擬實際應用環境,測定添加后產品的流動性變化。
- pH調節能力:測定氧化鎂水溶液的pH值(通常≥10)。
- 鎂離子溶出量:用于營養強化劑時,需檢測有效鎂含量。
6. 檢測方法與標準對照
檢測項目 | 常用方法 | 參考標準 |
---|---|---|
MgO含量 | EDTA絡合滴定法 | GB 29207-2012 |
重金屬(Pb、As等) | AAS/ICP-MS | GB 5009.74-2014 |
氯化物、硫酸鹽 | 離子色譜法/比濁法 | GB/T 9728-2007 |
微生物指標 | 平板計數法 | GB 4789.2-2016 |
比表面積 | BET氮吸附法 | ISO 9277:2010 |
檢測注意事項
- 樣品前處理:重金屬檢測需微波消解或濕法消解,避免污染。
- 區分重質與輕質:輕質氧化鎂需重點關注比表面積和分散性。
- 儀器校準:如AAS和ICP-MS需定期校準,確保數據準確性。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鄰氨基苯甲酸甲酯檢測下一篇:食品添加劑 檸檬醛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9
27
20
20
16
39
33
31
19
21
34
26
36
27
31
35
30
26
32
2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