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食品安全檢測項目
-
- 重點指標:鉛(Pb)、汞(Hg)、砷(As)、鎘(Cd)及甲基汞。
- 檢測意義:魚類易通過水體富集重金屬,檢測確保符合《GB 2762-202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。
- 限量示例:鉛≤1.0 mg/kg,無機砷≤0.1 mg/kg。
-
- 常規檢測:菌落總數、大腸菌群、霉菌及酵母計數。
- 致病菌專項: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微生物。
- 標準依據:GB 10136-2015《動物性水產制品》規定即食類產品微生物需達標。
-
- 常見檢測項:苯甲酸、山梨酸、亞硝酸鹽等防腐劑殘留。
- 合規要求:根據GB 2760-2014,魚子醬允許添加少量山梨酸(≤1.0 g/kg)。
-
- 檢測范圍:氯霉素、硝基呋喃類、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。
- 必要性:防范養殖環節中非法用藥導致的殘留風險。
二、質量與真實性檢測
-
- 成分分析:水分(≤60%)、鹽分(3-5%)、蛋白質(≥25%)、脂肪含量。
- 檢測方法:采用國標法(如GB 5009.3水分測定)量化產品營養特性。
-
- DNA條形碼技術:通過物種特異性基因標記(如COI基因)確認原料真實性,防止以低值魚種冒充鱘、鰉魚子。
- 質譜法檢測:分析蛋白質指紋圖譜,識別非法添加的植物蛋白或膠體。
-
- 外觀:顆粒飽滿度、色澤均勻性(鱘魚子呈黑灰色,大馬哈魚子為橙紅)。
- 氣味與口感:檢測氧化酸敗產生的異味,確保新鮮度。
三、國際合規性檢測要求
-
- 需符合歐盟(EC) No 1881/2006污染物法規,對鎘(≤3.0 mg/kg)和黃曲霉毒素有更嚴苛要求。
- 需通過HACCP體系認證,確保生產環節安全性。
-
- 強制標注過敏原信息(如含魚類成分),并對李斯特菌實行“零容忍”政策。
-
- 如申請MSC(海洋管理委員會)認證,需驗證原料來源合法性及捕撈/養殖可持續性。
四、檢測方法與技術
-
- 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用于重金屬檢測。
- 高效液相色譜(HPLC)檢測防腐劑及獸藥殘留。
-
- 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可現場篩查氯霉素等違禁藥物。
- PCR實時熒光法用于快速物種鑒定。
五、檢測流程與機構選擇
-
- 采樣→樣品預處理→實驗室檢測→報告出具(需包含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)。
- 建議選擇 (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)認可實驗室。
-
- 常規檢測周期5-7個工作日,全項檢測費用約3000-5000元。
六、總結
- GB 10136-2015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水產制品》
- 歐盟(EC) No 853/2004《動物源性食品衛生條例》
- 《中國鱘魚產業發展報告》(農業農村部,2023)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