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含谷率檢測的重要性
- 質量管控依據:含谷率是國標(如GB/T 1354-2018)中明確的大米等級劃分標準之一,直接影響產品定級。
- 工藝優化參考:檢測結果可反饋至加工環節,幫助調整礱谷機壓力、轉速等參數,提升脫殼效率。
- 消費者權益保障:降低含谷率可避免稻谷殼影響食用安全,提升產品競爭力。
二、檢測核心項目與方法
1. 樣品制備
- 抽樣規范:按GB 5491-1985《糧食、油料檢驗 扦樣、分樣法》,從批次大米中多點分層取樣,混合后縮分至500g待檢樣品。
- 預處理:去除雜質后,在濕度50%、溫度25℃環境下平衡水分,避免檢測誤差。
2. 感官檢測法(人工篩選)
- 步驟:
- 稱取100g樣品平鋪于白色檢驗盤中;
- 人工挑揀未脫殼的稻谷顆粒;
- 稱量稻谷重量,計算含谷率公式: 含谷率(%)=稻谷質量(?)樣品總質量(?)×100含谷率(%)=樣品總質量(g)稻谷質量(g)?×100
- 優點:成本低,操作簡單,適合小批量快速檢測。
- 缺點:依賴人員經驗,重復性差,耗時較長。
3. 篩分檢測法
- 設備:標準檢驗篩(長孔篩或圓孔篩,孔徑1.7mm×20mm)。
- 步驟:
- 樣品倒入篩面,水平往復篩動2分鐘;
- 篩上物含未脫殼稻谷,稱重計算含谷率。
- 適用場景:適用于稻谷與米粒粒徑差異明顯的品種,如秈米。
4. 圖像識別技術
- 原理:利用高清相機拍攝樣品,通過AI算法識別稻谷的形態、顏色特征(稻谷呈淺黃色,表面有縱紋)。
- 系統組成:CCD相機、光源箱、圖像處理軟件。
- 優勢:檢測速度可達2000粒/分鐘,精度±0.1%,支持自動化流水線集成。
- 案例:日本佐竹公司開發的“米質分析儀”可實現含谷率、碎米率等指標的同步檢測。
5. 近紅外光譜(NIRS)檢測
- 技術原理:稻谷殼與米粒的纖維素、木質素含量差異導致光譜吸收峰不同。
- 步驟:
- 建立含谷率標準樣品的光譜數據庫;
- 掃描待測樣品,通過模型比對輸出結果。
- 優點:非破壞性檢測,3分鐘內完成,適合大批量在線檢測。
- 挑戰:需定期校準模型,設備成本較高。
三、檢測標準與判定依據
- 國家標準:
- 中國:GB/T 1354-2018規定,一級大米含谷率≤8粒/kg,二級≤12粒/kg。
- 國際:ISO 7301-2011要求精磨米含谷率不超過0.1%。
- 行業實踐:部分高端品牌企業內控標準嚴于國標,如日本越光米含谷率控制在≤5粒/kg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-
- 對策:采用機械化分樣器,確保取樣覆蓋包裝不同位置。
-
- 對策:定期培訓檢驗員,使用放大鏡輔助識別,雙人復核結果。
-
- 對策:每日開機后使用標準樣品校驗儀器,記錄漂移值并修正。
五、未來技術趨勢
- AI+多光譜融合:結合高光譜成像與深度學習,提升復雜背景下的稻谷識別率。
- 在線實時監測系統:在礱谷機出口安裝檢測設備,動態反饋含谷率數據至PLC,實現閉環控制。
六、
上一篇:十八碳酸(硬脂酸)檢測下一篇:辛酸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5
6
2
6
5
6
8
8
8
8
5
4
7
6
4
8
10
10
11
1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