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及其原輔料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
一、檢測對象分類
- 中藥材原料:植物類(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等)、動物類(全蝎、蜈蚣等)、礦物類(朱砂、石膏等)。
- 輔料:炮制輔料(酒、醋、蜂蜜、鹽等)、制劑輔料(淀粉、麥芽糖、明膠等)。
- 中藥飲片:經炮制后的中藥材切片。
- 中成藥:丸劑、片劑、顆粒劑、注射劑等成品制劑。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
(一)理化指標檢測
- 性狀鑒別
- 外觀(顏色、形狀、斷面特征)、氣味、味道等感官指標。
- 顯微鑒別:通過顯微鏡觀察組織結構特征(如淀粉粒、導管類型)。
- 水分測定
- 烘干法、甲苯法、紅外快速測定法,控制藥材霉變風險(中國藥典規定一般藥材水分≤13%)。
- 灰分測定
- 總灰分(控制泥沙雜質)、酸不溶性灰分(反映無機雜質含量)。
- 浸出物測定
- 水溶性、醇溶性浸出物含量,評價藥材有效成分溶出能力。
(二)安全性檢測
- 重金屬及有害元素
- 鉛(Pb)、鎘(Cd)、汞(Hg)、砷(As)、銅(Cu)檢測,原子吸收光譜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法。
- 限量標準:如《中國藥典》規定鉛≤5mg/kg,鎘≤1mg/kg。
- 農藥殘留
- 有機氯類(六六六、滴滴涕)、有機磷類(敵敵畏)、擬除蟲菊酯類殘留檢測,GC-MS或LC-MS/MS法。
- 真菌毒素
- 黃曲霉毒素B1(≤5μg/kg)、赭曲霉毒素A等,HPLC熒光檢測法。
- 二氧化硫殘留
- 硫磺熏蒸后的殘留控制(藥材一般≤150mg/kg)。
(三)有效性成分檢測
- 含量測定
- 指標成分定量:如黃芪中黃芪甲苷、人參中人參皂苷Rg1、黃連中小檗堿的HPLC法測定。
- 多成分同步檢測:UHPLC-Q-TOF/MS技術可用于復雜成分分析。
- 指紋圖譜
- 通過HPLC或GC建立特征圖譜,評估批次間一致性。
(四)微生物限度檢測
- 需氧菌總數(≤10^5 CFU/g)、霉菌及酵母菌(≤10^3 CFU/g)。
- 控制菌:大腸埃希菌、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。
(五)特殊檢測項目
- DNA條形碼鑒定
- 針對易混淆品種(如川貝母與偽品浙貝母),通過ITS2序列進行分子鑒定。
- 炮制程度判定
- 例如制何首烏中結合蒽醌與游離蒽醌比例檢測。
- 溶劑殘留
- 制劑生產中用到的乙醇、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殘留檢測(GC法)。
三、輔料專項檢測
- 蜂蜜:果糖/葡萄糖比例、羥甲基糠醛(HMF)含量(控制高溫加工)。
- 麥芽輔料:淀粉酶活力測定。
- 酒、醋輔料:乙醇濃度、總酸度及甲醇限量檢測。
- 礦物輔料:雄黃(As?S?)中砷形態分析(區分有毒無機砷與低毒硫化物)。
四、現代檢測技術應用
- 高效液相色譜(HPLC):80%以上成分定量依賴此技術。
- 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:揮發性成分(如薄荷油)分析。
- 近紅外光譜(NIRS):快速篩查水分、含量等指標。
- 激光誘導擊穿光譜(LIBS):重金屬元素原位快速檢測。
五、質量控制挑戰與趨勢
- 復雜基質干擾:如動物藥中膠原蛋白對成分提取的影響。
- 標準體系完善:推動DNA甲基化、代謝組學等新指標納入標準。
- 智能化檢測:AI結合光譜技術實現藥材產地快速鑒別。
- 國際化接軌:對標WHO及歐美植物藥標準,提升國際認可度。
結語
上一篇:型式尺寸檢測下一篇:可清洗和擦拭試驗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1
13
15
17
16
17
20
17
18
15
17
12
18
16
17
16
20
14
15
1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