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氣間隙、爬電距離、固體絕緣及硬PCB涂敷層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電氣間隙檢測
定義與重要性
檢測項目與方法
-
- 工具:游標卡尺、光學投影儀、激光測距儀。
- 步驟:在PCB或裝配體中選取關鍵點(如高壓-低壓區域),沿最短直線路徑測量。
- 難點:需考慮元器件高度差異,如電容、變壓器等立式元件的空間投影。
-
- 標準:依據IEC 60664-1,施加2倍額定電壓+1000V,持續1分鐘,無擊穿或飛弧。
- 設備:耐壓測試儀(HIPOT Tester)。
-
- 應用場景:復雜PCB布局時,使用CAD軟件模擬電氣間隙,識別潛在風險區域。
常見問題
- 設計誤差:未考慮組裝公差或熱膨脹導致的距離變化。
- 污染影響:灰塵或濕氣可能縮短有效電氣間隙。
二、爬電距離檢測
定義與重要性
檢測項目與方法
-
- 工具:放大鏡、數碼顯微鏡、爬電距離規(Creepage Gauge)。
- 步驟:沿絕緣表面模擬污染物(如鹽霧)可能積聚的路徑,測量實際長度。
- 案例:在開關電源中,一次側與二次側間的光耦需沿PCB表面路徑測量。
-
- 標準:IEC 60112規定材料的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(CTI),決定爬電距離的縮減系數。
- 測試:滴落電解液,逐步增加電壓直至漏電起痕,判定CTI值。
-
- 等級劃分:IEC 60664-1定義污染等級1(無污染)至4(嚴重污染),需對應調整爬電距離。
常見問題
- 槽寬不足:PCB開槽若寬度<1mm,槽深不納入爬電距離計算。
- 涂層影響:涂敷層若未被認證為絕緣材料,爬電距離需按未涂覆計算。
三、固體絕緣檢測
定義與重要性
檢測項目與方法
-
- 工具:超聲波測厚儀、顯微鏡切片分析。
- 標準:如UL 746C要求絕緣層厚度≥0.4mm(依據材料類別)。
-
- 參數:施加交流或直流高壓(如3000V AC/60s),驗證無擊穿。
-
- 方法:球壓試驗(IEC 60695-10-2)模擬重物壓迫,變形量需≤2mm。
-
- 條件:高溫循環(如85℃/1000小時),驗證絕緣材料無脆化、開裂。
常見問題
- 材料缺陷:注塑成型中的氣泡或雜質可能局部降低絕緣性能。
- 環境老化:紫外線暴露導致塑料外殼脆化,需選用抗UV材料。
四、硬PCB涂敷層檢測
定義與重要性
檢測項目與方法
-
- 工具:渦流測厚儀、X射線熒光儀(XRF)。
- 標準:IPC-CC-830B規定典型厚度為25-75μm。
-
- 方法:劃格法(ASTM D3359),膠帶撕拉后涂層脫落面積≤5%。
- 進階測試:彎曲試驗(適用于柔性PCB)。
-
- 條件:濕熱試驗后(如40℃/93%RH/96h),測量涂層表面絕緣電阻(需≥100MΩ)。
-
- 試劑:浸泡于酸、堿、溶劑(如IPA)中,觀察涂層是否起泡、剝落。
-
- 方法:施加熒光滲透劑,紫外燈下檢查微孔。
常見問題
- 噴涂不均:手工噴涂易導致邊緣過薄,建議采用選擇性噴涂設備。
- 固化不足:未完全固化的涂層可能降低耐濕性,需監控固化溫度/時間。
五、檢測標準匯總
檢測項目 | 核心標準 | 關鍵參數示例 |
---|---|---|
電氣間隙 | IEC 60664-1, UL 60950 | 最小空氣距離(如3mm/250V) |
爬電距離 | IEC 62368-1 | 依據CTI值和污染等級計算 |
固體絕緣 | IEC 61010-1 | 厚度≥0.4mm,耐壓3000V AC |
PCB涂敷層 | IPC-CC-830B, MIL-I-46058 | 厚度25-75μm,附著力5B級 |
六、總結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36
37
41
44
44
46
41
40
46
49
50
53
59
55
50
54
49
64
59
5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