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常壓餾程檢測原理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意義
1. 初餾點(Initial Boiling Point, IBP)
- 定義:油品受熱時,第一滴冷凝液滴落時的溫度。
- 檢測意義:
- 反映油品中輕質組分含量,影響發動機冷啟動性能;
- 初餾點過低可能導致油品在儲運中蒸發損失,過高則可能影響燃燒效率。
2. 終餾點(Final Boiling Point, FBP)
- 定義:油品蒸餾結束時殘留物的最高溫度。
- 檢測意義:
- 表征油品中重組分比例,終餾點過高會導致燃燒不完全、積碳增多;
- 柴油終餾點超標可能引發尾氣顆粒物排放增加。
3. 餾程范圍(Distillation Range)
- 定義:初餾點與終餾點的溫度差值。
- 檢測意義:
- 餾程范圍過寬可能說明油品組分復雜,影響燃燒穩定性;
- 汽油餾程范圍通常控制在30~200℃,以確保理想的氣化性能。
4. 特定餾出體積對應溫度(10%~90%回收溫度)
- 常見檢測點:10%、50%、90%餾出體積對應的溫度。
- 檢測意義:
- 10%餾出溫度:反映油品低溫啟動性,汽油10%餾出溫度低則冷啟動性能優;
- 50%餾出溫度:影響發動機暖機速度和燃油經濟性;
- 90%餾出溫度:判定重組分殘留量,過高可能導致燃燒室積碳。
5. 體積回收率與殘留量
- 回收率:總餾出體積占試樣體積的百分比;
- 殘留量:蒸餾結束后未被蒸發的殘留液體體積;
- 檢測意義:
- 回收率低于標準值可能含雜質或添加劑分解;
- 殘留量過高可能堵塞燃油噴嘴或污染潤滑油。
6. 損失量檢測
- 定義:蒸餾過程中因揮發或泄漏損失的油體積;
- 檢測意義:
- 損失量過高(如汽油損失量>2%)表明輕組分過多,需優化配方或儲運條件。
三、檢測流程關鍵步驟
- 儀器校準:確保溫度傳感器、量筒精度符合標準(如ASTM D86要求溫度誤差≤0.1℃)。
- 試樣預處理:脫水、過濾,消除雜質干擾。
- 標準化蒸餾:按標準升溫速率(汽油約5℃/min)加熱,記錄各餾出點數據。
- 數據修正:根據大氣壓差異對溫度值進行校正(公式:校正溫度=實測溫度+0.0009×(101.3-當前氣壓kPa)×實測溫度)。
四、檢測結果與油品性能關聯
檢測指標 | 關聯性能 | 典型控制范圍 |
---|---|---|
初餾點(IBP) | 儲運安全性、蒸發損失 | 汽油:35~45℃ |
10%餾出溫度 | 冷啟動性能 | 汽油:≤70℃(冬季油更低) |
90%餾出溫度 | 燃燒完全性、積碳風險 | 汽油:≤190℃ |
終餾點(FBP) | 尾氣污染、潤滑油稀釋 | 柴油:≤365℃ |
五、檢測注意事項
- 安全操作:油品蒸氣易燃,需在防爆通風環境中進行。
- 儀器維護:定期清洗蒸餾燒瓶,避免結焦影響傳熱。
- 誤差控制:溫度傳感器需定期用標準物質(如正十六烷)校準。
六、應用領域
- 煉油工藝優化:通過餾程數據調整分餾塔操作參數。
- 油品調和:控制不同餾分油比例,滿足國六、歐Ⅵ等排放標準。
- 質量爭議仲裁:作為油品揮發性不合格的判定依據。
結語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3
18
25
23
23
20
25
24
18
17
19
22
15
28
22
19
20
23
20
1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