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+檢測:臨床意義與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Na?檢測的臨床意義
-
- 內分泌疾病:如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(SIADH)、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(如Addison病)。
- 腎臟疾病:急慢性腎衰竭、腎病綜合征。
- 消化系統疾病:嘔吐、腹瀉、腸梗阻導致的電解質丟失。
- 神經系統疾病:腦外傷、腦卒中引起的鈉代謝紊亂。
- 藥物影響:利尿劑、糖皮質激素、化療藥物等可能導致低鈉或高鈉血癥。
二、Na?檢測的主要項目
-
- 臨床應用:
- 診斷低鈉血癥(<135 mmol/L)或高鈉血癥(>145 mmol/L)。
- 評估脫水、水中毒、腎上腺功能異常等。
- 檢測方法:
- 離子選擇電極法(ISE):最常用,快速、準確,適用于自動化分析儀。
- 火焰光度法:傳統方法,靈敏度高,但操作復雜,已逐漸被取代。
- 分光光度法:基于酶促反應或化學顯色,適用于小型實驗室。
- 臨床應用:
-
- 臨床應用:
- 鑒別低鈉血癥病因:尿Na?<20 mmol/L提示腎外丟失(如嘔吐、腹瀉);尿Na?>20 mmol/L提示腎性丟失(如利尿劑使用、鹽皮質激素缺乏)。
- 評估腎臟濃縮功能及鈉排泄分數(FE??)。
- 檢測方法:同血清檢測,需采集24小時尿或隨機尿標本。
- 臨床應用:
-
- 臨床應用:輔助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(如腦膜炎、腦炎)或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。
-
- 臨床應用:囊性纖維化(CF)的篩查與診斷,汗液Na?>60 mmol/L為陽性指標。
三、樣本采集與處理要點
-
- 空腹采血,避免溶血(紅細胞內Na?濃度低,溶血對結果影響較小,但嚴重溶血可能干擾檢測)。
- 使用肝素抗凝管(血漿)或促凝管(血清),避免EDTA或枸櫞酸鹽抗凝(可能干擾電極法)。
-
- 24小時尿需記錄總尿量,混勻后取10 mL送檢;隨機尿需同時檢測尿肌酐以校正濃度。
-
- 腦脊液需無菌操作采集,避免血液污染;汗液檢測需通過離子電滲法刺激汗腺分泌。
四、質量控制與參考范圍
-
- 室內質控:每日使用高、中、低濃度質控品監測儀器穩定性。
- 室間質評:參與實驗室間比對,確保結果準確性。
-
- 血清/血漿Na?:135–145 mmol/L(成人);新生兒略低(133–146 mmol/L)。
- 尿液Na?:24小時排泄量40–220 mmol/24h,隨機尿濃度20–130 mmol/L(因飲食和飲水波動大)。
- 腦脊液Na?:與血清水平相近(138–150 mmol/L)。
五、異常結果的臨床解讀
-
- 假性低鈉:高血糖、高脂血癥、高蛋白血癥(如多發性骨髓瘤)導致血漿滲透壓正常或增高。
- 真性低鈉:
- 低容量性:嘔吐、燒傷、利尿劑過量。
- 等容量性:SIADH、甲狀腺功能減退。
- 高容量性:充血性心衰、肝硬化腹水。
-
- 水分丟失:滲透性利尿(如糖尿病高滲狀態)、尿崩癥(中樞性或腎性)。
- 鈉攝入過多:過量輸注高滲鹽水、攝入高鹽食物。
六、動態監測與治療指導
- 急性低鈉血癥:需緩慢糾正(血Na?上升速度≤8 mmol/L/24h),避免滲透性脫髓鞘綜合征。
- 慢性高鈉血癥:以補充低滲液體為主,同時治療原發病(如糖尿病、尿崩癥)。
七、總結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2
15
15
17
18
20
19
21
23
22
21
20
22
24
23
25
28
24
27
3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