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蛋白質檢測:項目解析與臨床應用
一、尿蛋白檢測的核心項目
1. 定性檢測
-
- 原理:利用試紙上的酸堿指示劑(如溴酚藍)與蛋白質結合后顏色變化。
- 靈敏度:主要檢測白蛋白(≥150-200 mg/L可顯陽性),對球蛋白、輕鏈蛋白敏感性低。
- 結果分級:陰性(-)、弱陽性(±)、1+(約300 mg/L)、2+(1000 mg/L)、3+(3000 mg/L)、4+(>10000 mg/L)。
-
- 原理:酸性環境下磺基水楊酸與蛋白質結合產生渾濁。
- 特點:可檢測各種蛋白質(包括球蛋白、本周蛋白),靈敏度更高(50-100 mg/L)。
2. 定量檢測
-
- 金標準:準確評估全天蛋白質丟失量,避免隨機尿波動。
- 正常值:<150 mg/24h。
- 臨床分級:
- 輕度蛋白尿:0.15-1.0 g/24h
- 中度蛋白尿:1.0-3.5 g/24h
- 重度蛋白尿:>3.5 g/24h(腎病綜合征特征)
-
- 優勢:簡化留尿流程,結果與24小時尿蛋白相關性高。
- 臨界值:成人>200 mg/g為異常,兒童>300 mg/g提示蛋白尿。
3. 特殊蛋白質檢測
-
- 適用人群:糖尿病、高血壓患者的早期腎損傷篩查。
- 診斷標準:30-300 mg/24h或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30-300 mg/g。
-
- 目標蛋白:檢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(本周蛋白),提示多發性骨髓瘤等漿細胞病。
- 靈敏度:較普通電泳提高10-20倍。
-
- 意義:反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(如間質性腎炎)。
- 正常值:尿β2-MG<0.3 mg/L。
-
- 特點:較β2-MG更穩定,是腎小管損傷的敏感指標。
二、檢測方法的原理與選擇
檢測方法 | 檢測對象 | 優勢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---|
試紙法 | 白蛋白 | 快速、經濟 | 漏檢非白蛋白、假陽性(堿性尿) |
磺基水楊酸法 | 所有蛋白質 | 靈敏度高、成本低 | 無法定量 |
免疫比濁法 | 特定蛋白質(如mAlb) | 高特異性、可定量 | 設備要求高 |
放射免疫法(RIA) | 痕量蛋白質 | 超高靈敏度(pg級) | 存在放射性污染風險 |
三、結果解讀與臨床關聯
1. 生理性蛋白尿
- 特點:一過性,尿蛋白通常<1 g/24h。
- 誘因:劇烈運動、發熱、直立性體位(青少年常見)。
2. 病理性蛋白尿
-
- 疾病:腎炎、糖尿病腎病、狼瘡腎。
- 標志:UPCR>3.5提示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。
-
- 疾病:間質性腎炎、藥物腎毒性(如氨基糖苷類)。
- 標志:尿β2-MG升高伴尿白蛋白正常。
-
- 機制:血漿異常蛋白過多(如本周蛋白、肌紅蛋白)。
- 典型疾病:多發性骨髓瘤、橫紋肌溶解癥。
-
- 來源:腎組織壞死或腫瘤分泌蛋白(如Tamm-Horsfall蛋白)。
- 常見于:尿路感染、泌尿系腫瘤。
四、檢測注意事項
-
- 24小時尿:棄去晨尿后開始計時,加防腐劑(甲苯)。
- 晨尿:檢測微量白蛋白的首選樣本。
-
- 假陽性:尿pH>8、含碘造影劑、青霉素類藥物。
- 假陰性:稀釋尿(比重<1.010)、以球蛋白為主的蛋白尿。
-
- 定性陽性者需至少兩次復查確認。
- 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建議每3-6個月監測。
五、延伸檢測與綜合評估
- 血清學檢查:血肌酐、eGFR評估腎功能;補體C3/C4鑒別腎炎類型。
- 影像學檢查:腎臟超聲篩查結構異常。
- 腎活檢:明確病理類型(如IgA腎病、膜性腎病)。
上一篇:全硫檢測下一篇:棕尾別麻蠅成蟲形態鑒定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51
50
68
49
50
41
51
48
49
64
44
48
47
49
55
47
48
55
59
4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