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經口毒性試驗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項目主要內容
-
- 物種與品系:首選健康成年大鼠(如SD或Wistar品系),其次是小鼠(如ICR或BALB/c)。
- 性別與數量:通常雌雄各半,每組至少5只動物,確保統計學意義。
- 體重與年齡:大鼠體重180-220g,小鼠18-22g,年齡6-8周,使用SPF級(無特定病原體)動物以減少干擾因素。
- 適應性飼養:試驗前在標準環境(溫度22±3℃,濕度50±20%)中適應7天,觀察健康狀況。
-
- 劑量設計:
- 固定劑量法:設置4-5個劑量梯度,涵蓋預期毒性范圍(如5、50、300、2000 mg/kg)。
- 階梯法(Up-and-Down Procedure):基于動物反應動態調整劑量,減少動物使用量。
- 給藥方式:采用灌胃法(經口插管),確保受試物直接進入胃部,避免口腔或食道殘留。
- 限量試驗:若受試物劑量達2000 mg/kg時無死亡,可判定為低毒性(OECD 420/423標準)。
- 劑量設計:
-
- 觀察時間:持續14天,重點監測給藥后4-6小時、24小時內的急性反應。
- 觀察指標:
- 行為學變化:活動性、震顫、抽搐、麻痹、呼吸異常等。
- 生理指標:糞便性狀(腹瀉/便秘)、流淚、流涎、瞳孔變化。
- 致死情況:記錄死亡時間并分析劑量-反應關系。
- 體重與攝食量:每日測量體重變化,評估系統毒性影響。
-
- 大體解剖:死亡或處死動物后,肉眼觀察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、胃腸等器官的形態學改變(如出血、腫脹、壞死)。
- 組織病理學分析:對異常器官進行石蠟切片及HE染色,顯微鏡下檢查細胞變性、炎癥浸潤等微觀病變。
-
- LD??測定:通過Bliss法、Probit法或移動平均法計算半數致死劑量,判定毒性分級(如表1)。
- 統計學處理:使用SPSS或GraphPad Prism軟件分析差異顯著性,結合置信區間(95% CI)評估結果可靠性。
二、試驗結果應用與分級標準
-
毒性等級 LD??(大鼠經口) 危害標識 劇毒 ≤5 mg/kg ?? 高毒 5-50 mg/kg ?? 中等毒 50-500 mg/kg ?? 低毒 500-2000 mg/kg — 實際無毒 >2000 mg/kg — -
- 制定產品安全使用指南(如警示標簽、防護措施)。
- 為農藥登記、化學品GHS分類提供數據支持。
三、注意事項與替代方法
- 倫理遵循:遵循“3R原則”(替代、減少、優化),歐美已逐步推廣非動物方法(如體外細胞模型、QSAR預測)。
- 法規差異:中國(GB 15193.3)、歐盟(OECD 423)、美國(EPA 870.1100)的劑量設計和判定標準存在差異,需按目標市場調整方案。
- 結果局限性:LD??僅為急性毒性參考值,不可直接外推至慢性暴露或人體風險。
四、總結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6
23
22
23
20
25
31
20
24
19
19
23
21
22
24
22
25
25
24
2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