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試劑組成
- 激活劑(如白陶土、硅藻土):模擬血管損傷,激活內源性凝血途徑。
- 磷脂:替代血小板膜磷脂,提供凝血反應表面。
- 鈣離子:啟動凝血級聯反應。
- 方法學 將枸櫞酸鈉抗凝血漿與試劑混合,37℃孵育后加入鈣離子,記錄血漿凝固所需時間,反映內源性與共同途徑的凝血效率。
- 出血性疾病篩查
- 血友病:因子VIII(A型)或IX(B型)缺乏導致PTT延長。
- 血管性血友病(vWD):因子VIII相關抗原缺陷,常伴PTT延長。
- 凝血因子抑制物(如狼瘡抗凝物、特異性抗體)。
- 肝素治療監測
- 普通肝素顯著延長PTT,目標值為基線值的1.5-2.5倍;低分子肝素對PTT影響較小。
- 術前凝血功能評估
- 聯合PT、血小板計數,排除潛在出血風險。
- 高凝狀態提示
- PTT縮短可能與血栓性疾病(如DVT、PE)相關。
- 樣本采集
- 抗凝劑:3.2%枸櫞酸鈉(血液與抗凝劑比例9:1)。
- 處理要求:2小時內離心(1500×g, 15分鐘),獲得乏血小板血漿(血小板<10×10?/L)。
- 操作步驟
- 血漿與試劑孵育3分鐘,加入預溫CaCl?,自動凝血儀監測纖維蛋白形成。
- 參考范圍
- 通常25-35秒,需以實驗室自建范圍為基準。
-
- 凝血因子缺乏:內源性途徑(XII、XI、IX、VIII)或共同途徑(X、V、II、纖維蛋白原)。
- 抑制物存在:肝素、狼瘡抗凝物、特異性抗體(如抗因子VIII抗體)。
- 維生素K缺乏或肝病:影響多因子合成。
- 處理步驟:
- 混合試驗(患者血漿+正常血漿1:1):糾正提示因子缺乏,未糾正提示抑制物。
- 補充檢測:凝血因子活性、狼瘡抗凝物檢測、肝素定量。
-
- 高凝狀態(急性血栓、DIC高凝期)、樣本溶血或高纖維蛋白原血癥。
- 前分析誤差
- 采血量不足、溶血、脂血、肝素污染(如留置導管采血)。
- 新生兒因維生素K依賴因子水平低,PTT生理性延長。
- 藥物干擾
- 延長PTT:肝素、華法林(間接影響)、直接口服抗凝藥(如利伐沙班)。
- 縮短PTT:急性期反應(纖維蛋白原升高)。
- 局限性
- 無法單獨診斷疾病,需結合PT、血小板功能、臨床病史等。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9
17
15
14
13
19
14
16
22
24
24
23
22
20
22
22
24
20
21
2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