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檢測項目概述
-
- 靶抗原:梅毒螺旋體特有的抗原(如Tp15、Tp17、Tp47等)。
- 特點:感染后終生陽性(即使治愈也無法轉陰),用于確認是否感染過梅毒。
-
- 靶抗原:心磷脂、卵磷脂等宿主損傷釋放的類脂成分(非梅毒獨有)。
- 特點:與病情活動性相關,治療后可能轉陰,用于療效評估(如RPR、TRUST試驗)。
二、常用特異性抗體檢測方法
1. TPPA(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)
- 原理:將梅毒抗原包被在明膠顆粒上,與血清中抗體結合后發生凝集反應。
- 優點:特異性高(>99%),是確認試驗的“金標準”。
- 缺點:操作繁瑣,需人工判讀,耗時較長。
2. ELISA(酶聯免疫吸附試驗)
- 原理:利用酶標記抗原或抗體,通過顯色反應定量檢測抗體。
- 優點:靈敏度高(>95%)、自動化程度高,適用于大批量篩查。
- 缺點:可能出現假陽性(如自身免疫病、妊娠等)。
3. 化學發光法(CLIA)
- 原理:通過化學發光物質標記抗原,檢測抗體水平。
- 優點:靈敏度、特異性均優于ELISA,可定量分析。
- 應用:廣泛用于醫院和第三方檢測機構。
4. 免疫印跡法(WB)
- 原理:分離梅毒抗原蛋白,通過條帶顯色判斷抗體類型。
- 優勢:可區分IgG和IgM抗體,用于疑難病例確診。
5. 快速檢測(RT)
- 方法:膠體金免疫層析、熒光免疫層析等。
- 特點:15分鐘出結果,適用于急診或基層醫療機構,但需進一步確認。
三、臨床意義與結果解讀
1. 特異性抗體陽性
- 現癥感染:特異性抗體(+)且非特異性抗體(+)。
- 既往感染:特異性抗體(+)但非特異性抗體(-)(如已治愈或潛伏感染)。
- 假陽性可能:需排除自身免疫病、HIV感染、妊娠等干擾因素。
2. 特異性抗體陰性
- 排除梅毒感染,但需注意窗口期(感染后2~4周抗體尚未產生)。
四、檢測流程
- 樣本采集:靜脈血2~3ml(無需空腹)。
- 實驗室處理:分離血清,通過選定的檢測方法(如ELISA+TPPA)進行檢測。
- 結果報告:通常1~3個工作日出具報告。
五、注意事項
- 窗口期:高危行為后4周檢測更準確,必要時2~4周后復查。
- 假陽性處理:需結合病史、體檢及其他檢測(如免疫印跡法)綜合判斷。
- 治療后隨訪:特異性抗體終身陽性,無需重復檢測;非特異性抗體需定期監測(如每3個月一次至轉陰)。
六、總結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5
16
19
17
18
17
17
20
17
24
24
28
20
23
27
19
18
31
24
3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