鋰電池電極材料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物理性能檢測
-
- 檢測意義:粒徑大小及分布影響材料的反應活性、電極涂布均勻性和離子擴散效率。
- 方法:激光粒度分析儀(如馬爾文Mastersizer)、掃描電鏡(SEM)圖像分析。
- 典型要求:正極材料(如三元材料LiNiCoMnO?)D50通常在3-15 μm,負極石墨D50約10-20 μm。
-
- 檢測意義:高比表面積可提升反應活性,但過量會導致副反應增多。
- 方法:氮氣吸附法(BET法)。
- 參考值:磷酸鐵鋰(LiFePO?)比表面積約為10-20 m²/g,鈷酸鋰(LiCoO?)約為0.3-0.6 m²/g。
-
- 檢測意義:直接影響電極體積能量密度。振實密度通過機械振動測定,壓實密度模擬實際輥壓工藝。
- 方法:振實密度測試儀、輥壓機模擬實驗。
- 典型值:三元材料振實密度≥2.2 g/cm³,石墨負極≥1.0 g/cm³。
二、化學成分與結構分析
-
- 檢測意義:晶體缺陷或雜質相會降低材料穩定性。
- 方法:X射線衍射(XRD)判定主相純度(如LiCoO?的α-NaFeO?結構)、Rietveld精修計算晶格參數。
- 關鍵指標:特征峰半峰寬(FWHM)反映結晶度,三元材料(NCM)層狀結構需避免尖晶石相生成。
-
- 定量分析: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(ICP-OES)測定主元素(如Ni、Co、Mn比例)、微量雜質(Na、Fe等)。
- 表面化學態:X射線光電子能譜(XPS)分析材料表面元素價態(如Mn³?/Mn??比例影響電壓平臺)。
- 摻雜效果:摻Mg/Al可提升結構穩定性,需通過二次離子質譜(SIMS)驗證分布均勻性。
-
- 水分殘留:卡爾費休法測定(要求<500 ppm),水分會與電解液反應產氣。
- 磁性異物:磁選分離+ICP-MS檢測(控制Fe、Cu含量<1 ppm),防止電池微短路。
三、電化學性能測試
-
- 檢測意義:評估電極反應可逆性及鋰離子脫嵌電位。
- 典型曲線:石墨負極在0.1-0.2 V(vs. Li/Li?)顯示鋰嵌入峰,LiFePO?在3.4 V附近呈現對稱氧化還原峰。
-
- 關鍵參數:首效(初始庫倫效率≥90%)、容量保持率(100次循環后>95%)。
- 測試條件:半電池(Li金屬對電極)、全電池(如NCM/石墨體系),C-rate范圍0.1C-5C。
-
- 分析模型:通過Nyquist圖擬合獲得界面阻抗(R_SEI)、電荷轉移阻抗(Rct)。
- 應用示例:硅基負極膨脹導致Rct上升,可通過包覆改性降低阻抗。
四、微觀形貌與結構表征
-
- 觀測內容:顆粒形貌(球形度、裂紋)、表面包覆層厚度(如Al?O?包覆LiCoO?)、孔隙結構。
- 特殊技術:聚焦離子束(FIB)切片觀察內部晶體取向。
-
- 應用:電極表面粗糙度分析(影響SEI膜均勻性),硅負極膨脹形變原位觀測。
五、安全性與可靠性測試
-
- 方法: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測定放熱峰溫度(如三元材料NCM811在200℃劇烈放熱)。
- 熱失控模擬:絕熱加速量熱儀(ARC)測試材料自加熱速率。
-
- 過充/過放:2C倍率充至5V或放至0V,監測產氣與溫升。
- 針刺/擠壓:模擬機械濫用下內短路情況。
六、新興檢測技術趨勢
-
- 如原位XRD觀察充放電過程中晶格變化,原位TEM揭示硅負極破碎機制。
-
- 結合機器學習預測材料性能(如基于晶格參數的容量預測模型)。
總結
上一篇:蒸煮食用檢驗、蒸煮品質檢測下一篇:電動壓縮機總成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8
23
18
18
26
23
18
18
17
14
16
17
31
26
21
22
24
20
21
1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