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業場所空氣檢測:保障職業健康的核心措施
一、檢測目的
- 保障勞動者健康 預防職業病(如塵肺、化學中毒、噪聲聾等),降低因有害物質長期暴露引發的健康風險。
- 合規性要求 依據《職業病防治法》《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》(GBZ 2.1-2019)等法規,履行企業法定義務。
- 風險評估與控制 識別高風險區域,優化通風、防護設備及工藝流程。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分類
1. 化學性有害物質
- 有機化合物
- 揮發性有機物(VOCs):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甲醛、丙酮等(常見于化工、印刷、涂料行業)。
- 多環芳烴(PAHs):苯并[a]芘(焦化、橡膠行業)。
- 無機化合物
- 重金屬:鉛塵/煙、鎘、汞、鉻酸鹽(電鍍、電池制造)。
- 酸霧:硫酸、鹽酸、硝酸(金屬酸洗、電子工業)。
- 氣體:一氧化碳(CO)、二氧化硫(SO?)、氨氣(NH?)、硫化氫(H?S)(礦山、污水處理)。
- 粉塵
- 總粉塵:煤塵、矽塵、水泥塵(采礦、建材行業)。
- 呼吸性粉塵:粒徑小于7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(長期暴露易致塵肺病)。
物質 | PC-TWA(8小時加權均值) | MAC(短時接觸限值) |
---|---|---|
苯 | 0.5 mg/m³ | — |
矽塵(SiO?) | 0.7 mg/m³(總塵) | — |
硫化氫 | 10 mg/m³ | 15 mg/m³(15分鐘) |
2. 物理性因素
- 噪聲:等效聲級(Leq)及頻譜分析(機械制造、紡織車間)。
- 高溫/低溫:WBGT指數(濕球黑球溫度)評估熱負荷(冶金、玻璃制造)。
- 照度:工作面光照強度是否符合視覺作業需求(精密加工、實驗室)。
- 輻射:
- 非電離輻射:高頻電磁場、微波(通信基站、醫療設備)。
- 電離輻射:X射線、γ射線(醫療影像、核工業)。
3. 生物性污染物
- 微生物:真菌、細菌總數(制藥、食品加工車間潔凈度檢測)。
- 病毒:特殊行業(如生物實驗室)需針對性監測。
4. 特殊行業專項檢測
- 礦山:甲烷(CH?)、二氧化碳(CO?)濃度及氧氣含量。
- 醫院:麻醉廢氣(異氟烷)、環氧乙烷(消毒設備)。
- 實驗室:酸霧、有機溶劑殘留。
- 石油化工:苯系物、氯乙烯、丙烯腈。
三、檢測流程
- 前期調查
- 收集企業生產工藝、原料清單、崗位分布及現有防護措施。
- 確定重點檢測區域及采樣點(如產生源、勞動者操作位)。
- 采樣與分析
- 化學物質:使用吸收管、活性炭管或直讀式檢測儀(如PID檢測儀)。
- 粉塵:濾膜稱重法(符合GBZ/T 192標準)。
- 噪聲:聲級計按GBZ/T 189.8布點測量。
- 結果比對 對比GBZ 2.1限值,計算時間加權平均濃度(TWA)或短時接觸濃度(STEL)。
- 報告編制 提出整改建議(如加強通風、配備防毒面具或調整工時)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對策
- 超標處理:立即停工整改,追溯污染源(如設備泄漏、工藝缺陷)。
- 設備選擇:根據污染物特性選用合適采樣器(如低流量泵用于長時間采樣)。
- 數據代表性:避免在非正常工況(如設備維修期)采樣,確保數據真實。
五、未來趨勢
- 智能化監測:物聯網傳感器實時傳輸數據,預警系統聯動通風設備。
- 個體暴露評估:便攜式檢測儀跟蹤勞動者個人接觸劑量(如TWA暴露量)。
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技術級高粘羧甲基 纖維素檢測下一篇:工業通用閥門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