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及其產品檢測:關鍵項目與技術解析
一、原料玉米的檢測項目
-
- 水分含量:影響儲存穩定性,水分過高易導致霉變(國家標準GB 5009.3)。
- 雜質與霉變粒:雜質(砂石、秸稈等)占比需≤1%,霉變粒≤2%(GB 1353)。
- 容重與千粒重:反映玉米成熟度及加工性能。
-
- 農藥殘留:檢測有機磷類(如毒死蜱)、擬除蟲菊酯類(如氯氰菊酯)等,常用GC-MS或LC-MS/MS方法(GB 23200.113)。
- 重金屬:鉛(≤0.2 mg/kg)、鎘(≤0.1 mg/kg)、砷(≤0.5 mg/kg)等(GB 2762)。
- 生物毒素:
- 黃曲霉毒素B1(≤20 μg/kg,GB 2761);
- 伏馬毒素(歐盟標準:玉米制品≤1000 μg/kg);
- 玉米赤霉烯酮(飼料用玉米≤500 μg/kg)。
-
- 針對常見轉化體如MON810、Bt11等,采用PCR或實時熒光PCR定性/定量(GB 19495)。
二、玉米加工產品的檢測重點
-
- 微生物指標:菌落總數(≤10? CFU/g)、大腸菌群(≤100 MPN/100g)。
- 添加劑:二氧化硫殘留(≤30 mg/kg,GB 2760)。
- 營養指標:蛋白質、脂肪、淀粉含量(GB 5009系列)。
-
- 理化指標:酸價(≤3 mg KOH/g)、過氧化值(≤0.25 g/100g)。
- 污染物:苯并芘(≤10 μg/kg)、溶劑殘留(≤50 mg/kg)。
- 抗氧化劑:TBHQ、BHA等添加量需符合GB 2760。
-
- 純度檢測:蛋白質殘留(≤0.5%)、灰分(≤0.15%)。
- 加工助劑:檢測亞硫酸鹽殘留(≤30 mg/kg)。
- 功能性指標:黏度、糊化特性(適用于工業淀粉)。
-
- 微生物安全: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。
- 油脂氧化指標:過氧化值、酸價。
- 感官品質:色澤、氣味、口感及異物篩查(X射線或金屬探測)。
三、特殊檢測需求
-
- 針對可能交叉污染的麩質、花生等,采用ELISA或PCR方法(歐盟法規EC 1169/2011)。
-
- 檢測電子束或γ射線處理痕跡(EN 13783)。
-
- 利用穩定同位素(δ¹³C、δ¹?N)或元素指紋技術鑒別地理來源。
四、檢測技術發展趨勢
- 快速檢測:膠體金試紙條(黃曲霉毒素15分鐘出結果)、便攜式拉曼光譜儀(農藥殘留現場篩查)。
- 高通量技術:液相色譜-高分辨質譜(LC-HRMS)實現多殘留同步分析。
- 智能化管理:區塊鏈技術用于檢測數據溯源,提升供應鏈透明度。
五、國際標準差異
- 歐盟:對轉基因標識閾值(0.9%)和毒素限量(如黃曲霉毒素B1≤5 μg/kg)更嚴格。
- 美國:FDA重點關注伏馬毒素和農藥殘留,允許部分轉基因品種無需特殊標注。
- 中國:強調重金屬和真菌毒素控制(GB 2761-2017),嚴控非法添加物。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7
15
16
13
19
24
17
17
17
16
17
18
15
15
17
19
15
25
18
2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