鉬礦石與鎢礦石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
一、核心檢測項目
1. 主要元素定量分析
-
- 鉬(Mo)含量:檢測總鉬含量(通常以MoS?或MoO?形式存在),直接決定礦石品位。
- 硫(S)含量:鉬常以輝鉬礦(MoS?)形式存在,硫含量關聯鉬的賦存狀態。
- 共生元素:銅(Cu)、鉛(Pb)、鋅(Zn)等可能伴生的金屬元素需同步分析。
-
- 鎢(W)含量:以WO?形式測定總鎢量,是品位評估的核心指標。
- 鈣(Ca)、鐵(Fe)、錳(Mn):黑鎢礦(Fe/MnWO?)和白鎢礦(CaWO?)需區分檢測Fe/Mn含量。
- 錫(Sn)、鉍(Bi)等:部分礦床中可能伴生高價值元素。
2. 礦物組成與賦存狀態分析
- 物相分析:確定鉬/鎢的礦物類型(如輝鉬礦、黑鎢礦、白鎢礦),評估選礦難度。
- 嵌布特征:通過顯微鏡或掃描電鏡(SEM)分析礦物顆粒大小、共生關系及解離度。
3. 物理性質檢測
- 密度與硬度:影響破碎、磨礦工藝設計。
- 粒度分布:指導選礦流程中破碎、篩分環節的參數優化。
- 磁性/電性:輔助磁選或電選分離共生礦物(如磁鐵礦與黑鎢礦的分選)。
4. 有害元素檢測
- 砷(As)、鉛(Pb)、鎘(Cd):環保及冶煉工藝需嚴格控制。
- 磷(P)、硅(Si):過量可能影響后續冶金產品性能。
二、主流檢測技術
-
- 濕法化學分析:傳統滴定法測定Mo/W含量,精度高但耗時。
- 火試金法:適用于高品位礦石的貴金屬伴生分析。
-
- X射線熒光光譜(XRF):快速測定多元素成分,適用于現場初篩。
-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(ICP-OES/MS):高靈敏度檢測痕量元素及稀土配分。
- X射線衍射(XRD):精準鑒定礦物物相組成。
-
- 比重液分離法:測定礦物密度分布。
- 激光粒度分析儀:量化礦石破碎后的粒度特征。
三、檢測結果的應用
- 資源評價:確定礦石品位與儲量,指導開采經濟性評估。
- 選礦工藝優化:根據礦物嵌布特性設計浮選、重選或磁選流程。
- 環保合規:控制有害元素含量,滿足《有色金屬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。
- 貿易定價:國際交易中Mo/W含量、雜質水平直接影響礦石定價。
四、典型案例解析
- 某鉬礦選廠案例:檢測發現礦石中MoS?占比達92%,但含砷0.15%。通過調整浮選藥劑配方,在確保鉬回收率的同時降低砷含量,滿足冶煉要求。
- 鎢礦伴生錫的回收:通過XRF與ICP-MS檢測發現錫含量達0.8%,增設重選流程后綜合收益提升12%。
五、未來趨勢
- 原位快速檢測技術:便攜式LIBS(激光誘導擊穿光譜儀)助力礦區現場分析。
-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:結合礦物圖譜數據庫,實現礦石性質的智能預測與工藝模擬。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6
15
17
18
13
13
15
17
15
21
14
28
15
24
16
21
26
22
30
29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