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金碳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解析
一、核心檢測項目分類
1. 化學成分分析
- 檢測意義:直接決定載金碳的經濟價值與回收效率。
- 檢測方法:
- 火試金法(GB/T 3284-2015):高溫熔融后分離金并進行定量,精度高但耗時長。
- 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:快速測定溶液中的金離子濃度,適用于低含量樣品。
-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(ICP-OES):多元素同步檢測,靈敏度達ppm級。
- 關鍵指標:鐵(Fe)、銅(Cu)、鉛(Pb)、砷(As)等金屬雜質可能干擾吸附過程。
- 方法:X射線熒光光譜(XRF)或ICP-MS,檢測限低至ppb級。
2. 物理性能檢測
- 檢測標準(GB/T 7702.5-2008):
- 粒度:篩分法測定粒徑范圍(如8-20目),影響吸附速率與穿透率。
- 耐磨強度:振動篩分后測定破碎率,要求>95%,確保反復使用不易粉化。
- 方法:氮氣吸附-脫附法(BET法)測定比表面積(通常>800 m²/g)。
- 意義:微孔(<2nm)主導金吸附,中孔(2-50nm)影響擴散速率。
- 檢測:105℃烘干法(GB/T 7702.1-2008),水分需<5%,避免堵塞孔隙。
3. 吸附性能測試
- 模擬工藝:將載金碳置于氰化浸出液中,測定單位質量炭吸附的金量(g Au/kg C)。
- 工業標準:優質載金碳吸附容量通常>3000g/t。
- 解吸條件:高溫高壓下用NaOH+NaCN溶液解吸,測定解吸率(需>95%)。
- 循環測試:重復吸附-解吸5次后吸附容量下降應<10%。
4. 安全性及環保檢測
- 方法:硝酸銀滴定法(HJ 484-2009),確保解吸后氰化物濃度<0.2mg/L。
- 指標:鈾(U)、釷(Th)等天然放射性元素需符合《GB 14883-2013》限值。
二、檢測流程與標準選擇
- 采樣規范:按GB/T 6679-2003進行多點取樣,確保樣品代表性。
- 標準適用性:
- 國內標準:GB/T(國標)、YS/T(有色行業標準);
- 國際標準:ASTM D4607(活性炭檢測通用規范)。
三、檢測結果的應用
- 工藝優化:通過吸附容量與解吸率數據調整氰化浸出液pH、溫度等參數。
- 成本控制:高耐磨強度炭可減少更換頻率,降低運維成本。
- 環保合規:嚴格控制氰化物及重金屬殘留,避免二次污染。
四、選擇檢測機構的要點
- 資質認證:需具備CMA(中國計量認證)及 (國際互認)資質。
- 設備水平:ICP-MS、BET比表面積儀等高端儀器保障數據準確性。
- 行業經驗:熟悉黃金冶煉工藝的機構可提供針對性改進建議。
總結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3
19
14
26
15
20
16
21
24
20
26
27
14
26
27
21
27
21
22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