鉆井液試驗配漿用膨潤土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膨潤土的核心性能與檢測依據
-
- 懸浮性能:攜帶巖屑,防止沉降
- 流變性能:優化黏度與剪切力,保障泵送效率
- 濾失控制:降低濾液侵入地層,穩定井壁
- 化學穩定性:抗鹽、抗鈣污染能力
-
- 國內標準:GB/T 5005-2010《鉆井液材料規范》
- 國際標準:API 13A-2020《鉆井液材料測試規范》
二、關鍵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造漿率(Yield Point)
- 測試目的:1噸膨潤土配制成表觀黏度為15mPa·s的懸浮液體積(m³)。
- 方法:
- 按比例(如6%土粉)配制懸浮液,高速攪拌20分鐘;
- 靜置24小時,使用旋轉黏度計(如六速儀)測定600r/min讀值,計算表觀黏度;
- 調整土粉比例至黏度達標,計算理論造漿率。
- 標準:
- 一級土:≥16m³/t
- 二級土:≥12m³/t
2. 流變性能測試
-
- 測量工具:馬氏漏斗(946mL水流出的時間標準為26±0.5秒);
- 合格范圍:配漿后黏度≥28秒(淡水基漿)。
-
- 使用六速旋轉黏度計測量300r/min與600r/min讀值;
- 計算公式:
- 典型值:PV 10-25mPa·s,YP 5-15Pa(淡水基漿)。
3. API濾失量(Fluid Loss)
- 測試設備:API濾失儀(加壓7bar,過濾面積45.8cm²);
- 步驟:
- 將基漿裝入測試杯,加壓30分鐘內收集濾液體積;
- 標準要求:淡水基漿濾失量≤15mL/30min。
4. 濕篩分析(粒度控制)
- 目的:檢測膨潤土中粗顆粒(>75μm)含量,影響分散性;
- 方法:將土漿過200目篩(孔徑75μm),篩余量應≤4%。
5. 陽離子交換容量(CEC)
- 意義:反映膨潤土吸附能力,決定造漿率和抗污染性;
- 亞甲基藍法:
- 用亞甲基藍溶液滴定至試紙出現藍暈;
- CEC = 滴定液體積(mL) × 0.01 / 樣品質量(g)
- 優質鈉基膨潤土CEC≥70mmol/100g。
6. 抗鹽/鈣污染測試
- 步驟:
- 向基漿中加入4% NaCl或1% CaCl?,攪拌老化16小時;
- 測定老化后黏度與濾失量變化率;
- 要求:黏度下降≤30%,濾失量增幅≤50%。
三、質量控制要點
- 原料篩選:優先選擇鈉基膨潤土(蒙脫石含量≥85%);
- 檢測頻率:每批次進料需抽樣檢測,生產過程中每8小時復測;
- 數據校準:定期校驗黏度計、濾失儀等設備;
- 異常處理:若造漿率不達標,需排查蒙脫石含量或雜質(如石英、方解石)影響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-
- 調整土水比(如從6%增至8%);
- 添加增黏劑(如CMC或聚陰離子纖維素)。
-
- 摻入膠體保護劑(如SMP或褐煤樹脂);
- 優化粒徑分布,減少大顆粒占比。
五、結語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1
9
14
16
15
15
18
22
15
20
18
16
18
17
27
23
24
19
23
23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