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類粗細度檢測:關鍵檢測項目與方法詳解
一、檢測項目分類
-
- 定義:不同粒徑顆粒在總樣本中的占比。
- 重要性:影響流動性、溶解速率、化學反應活性。
- 檢測方法:
- 激光衍射法:利用顆粒對激光的散射特性分析全粒徑分布,范圍通常為0.1–3000μm。
- 動態光散射(DLS):適用于納米級顆粒(1–1000nm)。
- 篩分法:機械振動篩分,適合粗顆粒(>38μm)。
-
- 定義:樣本顆粒的統計學平均直徑。
- 計算方式:D50(中位粒徑)、D10/D90(累積分布百分位數)。
- 儀器:馬爾文粒度儀、庫爾特計數器。
-
- 定義:單位質量顆粒的總表面積,反映顆粒的孔隙率和活性。
- 檢測方法:
- BET氮吸附法:通過氣體吸附量計算比表面積,精度高(適用于納米至微米級)。
- 透氣法(Blaine法):通過氣體透過粉末層的阻力推算表面積,常用于水泥行業。
-
- 定義:顆粒的形狀、表面粗糙度及結構。
- 檢測技術:
- 掃描電鏡(SEM):高分辨率成像,分析形狀與表面結構。
- 動態圖像分析(DIA):高速相機捕捉顆粒動態圖像,統計長徑比、圓度等參數。
-
- 定義:自然堆積或振動后的單位體積質量,反映顆粒間空隙率。
- 應用:影響包裝、運輸及壓片工藝。
- 標準:ASTM B212(堆積密度)、ISO 3953(振實密度)。
二、檢測方法對比與適用場景
方法 | 檢測范圍 | 精度 | 適用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
篩分法 | ≥38μm | 低 | 粗顆粒(如面粉、砂糖) |
激光衍射 | 0.1–3000μm | 高 | 醫藥、涂料、陶瓷粉體 |
沉降法 | 0.1–300μm | 中等 | 比重差異大的金屬或礦物粉 |
動態圖像分析 | 1μm–30mm | 高 | 不規則顆粒(如纖維、片狀材料) |
三、檢測標準與規范
- 國際標準:
- ISO 13320(激光衍射法通則)
- ASTM B822(粒度分布通用指南)
- 中國國家標準:
- GB/T 19077(激光法粒度分析)
- GB/T 1479.1(金屬粉末篩分法)
四、關鍵影響因素與注意事項
- 樣品制備:需充分分散(干法/濕法),避免團聚。
- 儀器校準:定期使用標準物質(如NIST可溯源顆粒)校準。
- 環境控制:溫度、濕度可能影響靜電或吸濕性粉末的檢測結果。
五、應用案例分析
- 制藥行業:活性藥物成分(API)的D90需≤50μm以確保壓片均勻性。
- 鋰電池材料:正極材料比表面積需控制在10–20m²/g以平衡能量密度與安全性。
六、
上一篇:煙酸(煙酰胺)檢測下一篇:鄰苯二甲酸二丁酯(DBP)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