酥制糖果檢測項目全解析
一、理化指標檢測
-
- 檢測意義:水分過高易導致糖體粘連、微生物滋生;過低則影響酥脆口感。
- 標準要求:根據(jù)GB 17399-2016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糖果》,水分含量需≤5%(部分工藝產(chǎn)品可放寬)。
- 檢測方法:常采用烘箱干燥法或快速水分測定儀。
-
- 檢測項目:總糖、蔗糖、葡萄糖等含量。
- 控制范圍:還原糖過高易導致糖體返砂,過低則影響甜度與質(zhì)構。
- 檢測方法: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或斐林試劑法。
-
- 適用類型:含堅果、油脂的酥糖(如芝麻酥、花生酥)。
- 檢測意義:脂肪氧化酸敗是主要變質(zhì)原因之一。
- 檢測標準:索氏提取法或酸水解法測定總脂肪含量。
-
- 關鍵指標:反映油脂新鮮度,超標表明產(chǎn)品氧化變質(zhì)。
- 限值要求:酸價≤5 mg/g,過氧化值≤0.25 g/100g(參考GB 19300-2014《堅果與籽類食品》)。
二、微生物安全檢測
-
- 限值:≤10? CFU/g(GB 17399-2016)。
- 意義:評估生產(chǎn)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狀況及保質(zhì)期風險。
-
- 標準:≤10 CFU/g(三級采樣方案)。
- 檢測方法:MPN法或平板計數(shù)法。
-
- 重點檢測: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霉菌等。
- 標準要求:不得檢出(n=5,c=0)。
三、食品添加劑與污染物檢測
-
- 常見添加劑:糖精鈉、安賽蜜、山梨酸鉀等。
- 限量標準:依據(jù)GB 2760-2014,如糖精鈉≤0.15 g/kg。
-
- 檢測重點:是否違規(guī)使用蘇丹紅、檸檬黃等人工合成色素。
- 方法:液相色譜-質(zhì)譜聯(lián)用(LC-MS)定性定量分析。
-
- 檢測項目:鉛(≤0.5 mg/kg)、砷(≤0.5 mg/kg)、黃曲霉毒素B?(≤5 μg/kg)。
- 風險來源:原料堅果、谷物中的污染。
四、感官與質(zhì)構特性檢測
-
- 項目:色澤均勻性、糖體完整性、無雜質(zhì)、酥脆度、甜味與堅果風味協(xié)調(diào)性。
- 方法:專業(yè)品評小組按GB/T 23776-2018《糖果感官評價方法》評分。
-
- 儀器檢測:質(zhì)構儀測定硬度、脆度、黏性等參數(shù),量化酥脆口感。
五、包裝與標簽合規(guī)性
-
- 檢測項目:塑化劑(鄰苯二甲酸酯類)、溶劑殘留、重金屬遷移量。
- 標準依據(jù):GB 4806.7-2016《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》。
-
- 必標內(nèi)容:配料表(按添加量降序排列)、過敏原信息(如含花生、芝麻)、生產(chǎn)日期、保質(zhì)期、貯存條件等。
六、特殊風險項目
-
- 重點對象:花生、芝麻、乳制品等常見致敏成分。
- 方法:ELISA試劑盒或實時熒光PCR法。
-
- 適用情況:使用氫化油脂的產(chǎn)品需標注反式脂肪酸含量(≤0.3 g/100g)。
七、檢測流程與質(zhì)量控制
-
- 按GB/T 23822-2009《糖果抽樣方法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。
-
- 原料驗收階段:檢測水分、酸價、黃曲霉毒素。
- 生產(chǎn)過程中:監(jiān)控溫度(糖漿熬煮)、濕度(冷卻環(huán)境)。
- 成品出廠前:全項理化與微生物檢測。
結語
上一篇:魚罐頭衛(wèi)生標準檢測下一篇:草莓罐頭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
1
1
3
6
5
4
4
5
5
8
8
8
10
11
8
10
9
12
8
推薦檢測
聯(lián)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