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罐頭衛生標準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物理檢測項目
-
- 罐體檢查:是否存在銹蝕、膨脹、凹陷或滲漏。
- 密封性檢測:通過真空度測試或加壓試驗,確保封口無泄漏。
- 標簽合規性:產品名稱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配料表等是否清晰完整。
-
- 使用稱重法檢測凈含量是否符合標注(允許±3%誤差)。
- 固形物(魚肉含量)需≥70%(依產品類型調整)。
二、化學檢測項目
-
- 鉛(Pb):≤0.3 mg/kg(GB 2762-2022)。
- 鎘(Cd):水產罐頭≤0.1 mg/kg。
- 甲基汞(CH?Hg?):深海魚(如金槍魚)≤1.0 mg/kg。
- 多氯聯苯(PCBs):≤0.5 mg/kg(國際食品法典 CAC 標準)。
- 苯并芘:熏制魚罐頭≤5.0 μg/kg。
-
- 防腐劑:山梨酸及其鹽類≤0.5 g/kg。
- 色素:是否違規使用合成胭脂紅、莧菜紅等。
- 亞硝酸鹽:殘留量≤30 mg/kg(僅限腌制類罐頭)。
-
- 針對鯖魚、沙丁魚等高組胺魚類,檢測組胺含量(≤100 mg/kg),預防過敏及中毒。
-
- 檢測油脂氧化程度,反映原料新鮮度(酸價≤3 mg/g,過氧化值≤0.25 g/100g)。
三、微生物檢測項目
-
- ≤10? CFU/g(商業無菌要求,若檢出需判定為不合格)。
-
- 不得檢出(依據GB 4789.3-2016)。
-
- 沙門氏菌:25g樣品中不得檢出。
- 金黃色葡萄球菌:≤100 CFU/g。
- 副溶血性弧菌:特定海產品需檢測(≤100 MPN/g)。
-
- 通過37℃培養10天,觀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長。
四、標簽與營養成分檢測
-
- 檢測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是否與標注一致。
-
- 含魚類、貝類等致敏成分需明確標示。
五、檢測方法與標準依據
- 重金屬檢測: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。
- 微生物檢測:平板計數法、PCR快速檢測技術。
- 組胺檢測: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。
- 商業無菌檢測:參照GB 4789.26-2013。
六、檢測流程
- 采樣:隨機抽取同批次樣品,密封保存并送檢。
- 預處理:均質化處理、試劑提取等。
- 實驗室分析:分項檢測并記錄數據。
- 結果判定:對照國家標準判定是否合格。
七、檢測意義
- 無致病微生物污染,預防食源性疾病;
- 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在安全范圍內;
- 添加劑使用合規,標簽信息真實透明;
- 維護消費者權益和企業品牌信譽。
上一篇: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巖茶檢測下一篇:糖果 酥制糖果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