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理清洗效果檢測
-
- 方法:肉眼或放大鏡觀察清洗表面是否存在可見殘留物(如血漬、組織碎片、顆粒物等)。
- 標準:表面應無肉眼可見污染物(依據ISO 15883-1:2006)。
-
- 方法:使用微粒計數器或濾膜過濾法(如收集沖洗液中的顆粒,測定粒徑和數量)。
- 標準:顆粒殘留量需符合設備潔凈度等級要求(如醫用器械顆粒數≤5μm的顆粒數需≤100個/mL)。
-
- 方法:在污染物中加入熒光物質,清洗后通過紫外線燈或熒光光度計檢測殘留。
- 應用:適用于復雜管腔器械(如內窺鏡)的清洗驗證。
二、化學殘留檢測
-
- 方法:離子色譜法(IC)或電導率檢測,定量分析沖洗液中殘留的陰/陽離子表面活性劑。
- 標準:殘留濃度≤1 ppm(依據制藥行業GMP要求)。
-
- 方法:總有機碳分析(TOC)或高效液相色譜(HPLC),測定沖洗液中有機物含量。
- 應用:驗證清洗程序對油脂、蛋白質等有機物的去除效果。
-
- 方法:pH試紙或電子pH計測量沖洗液酸堿度,確認是否與純水pH(5.0~7.0)一致。
- 意義:避免酸堿殘留導致設備腐蝕或產品污染。
三、微生物負載檢測
-
- 方法:超聲震蕩法剝離表面生物膜,通過菌落計數或ATP生物熒光法評估殘留微生物。
- 標準:滅菌前的生物負載需≤10³ CFU/件(ISO 11737-1:2018)。
-
- 方法:鱟試劑法(LAL)檢測沖洗液中細菌內毒素含量。
- 應用:關鍵用于注射器具或制藥管道,內毒素限值通常≤0.25 EU/mL。
四、沖洗過程參數驗證
-
- 方法:安裝壓力傳感器和流量計,實時監測沖洗水壓(如≥0.2 MPa)及流量(如≥2 L/min)。
- 意義:確保沖洗動力滿足污染物沖刷需求。
-
- 方法:記錄沖洗水溫(如60~90℃)及持續時間,驗證熱力清洗效果。
- 標準:依據設備設計參數(如ISO 15883-5對熱力清洗的要求)。
五、模擬污染與挑戰性測試
-
- 方法:使用標準化的模擬污染物(如蛋白質、血液替代物、微生物孢子等)涂布器械表面,沖洗后檢測殘留量。
- 案例:ASTM F3208-17推薦的醫用器械清洗效果測試流程。
-
- 方法:連續多次沖洗同一設備,評估清洗效果的一致性。
六、檢測頻率與報告要求
- 頻率:首次驗證(設備啟用時)、定期驗證(如每季度)、異常情況后(如清洗故障)。
- 報告內容:檢測方法、儀器型號、結果數據、合格判定及操作人員簽名。
七、參考標準
- 醫療器械:ISO 15883系列、ASTM F3208、FDA《清洗驗證指南》。
- 制藥行業:GMP附錄《確認與驗證》、USP <1072>。
- 工業設備:ASME BPE(生物加工設備標準)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5
15
12
17
15
18
14
16
19
16
16
17
19
18
16
20
23
22
19
23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