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(AST)檢測試劑盒(酶法)完整解析
一、檢測原理(酶法)
二、樣本要求
- 樣本類型: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漿(避免使用溶血、脂血樣本)。
- 采集與處理:
- 空腹采血(避免飲食干擾)。
- 樣本靜置30分鐘后離心(3000rpm,10分鐘),及時分離血清。
- 2-8℃保存可穩定7天,長期保存需-20℃以下。
三、檢測步驟(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為例)
- 試劑配制:按說明書復溶凍干試劑,平衡至室溫。
- 參數設置:
- 波長:340nm(主)/ 405nm(副)。
- 溫度:37℃。
- 方法:速率法(監測60-180秒內吸光度變化)。
- 操作流程:
- 樣本與試劑按比例混合(如3μL樣本+300μL試劑)。
- 測定ΔA/min,通過公式計算AST活性: AST活性(U/L)= ΔA/min × 因子(F) (F由試劑盒提供,與反應體積、光程等相關)
四、參考范圍
- 成人正常值:5-40 U/L(不同儀器/試劑可能有差異)。
- 臨床解讀:
- 輕度升高(<3倍):脂肪肝、慢性肝炎、藥物性肝損。
- 顯著升高(>10倍):急性病毒性肝炎、急性心肌梗死、橫紋肌溶解。
- AST/ALT比值:
-
- <1:急性病毒性肝炎(ALT升高更顯著)。
-
五、臨床意義
- 肝臟疾病:
- 急性肝炎:AST與ALT同步升高,ALT常高于AST。
- 肝硬化/肝癌:AST持續升高,AST/ALT比值增大。
- 心臟疾病:
- 急性心梗:AST在發病6-8小時后升高,24-48小時達峰。
- 肌肉損傷:
- 劇烈運動、創傷、肌炎等均可導致AST升高。
六、注意事項
- 干擾因素:
- 溶血(紅細胞內AST含量高)、脂血(影響光吸收)、某些藥物(如他汀類、抗生素)。
- 質量控制:
- 每日使用高、低值質控品校準,參與室間質評。
- 局限性:
- AST缺乏組織特異性,需結合ALT、ALP、GGT等指標綜合判斷。
七、試劑盒組成(示例)
- R1:α-酮戊二酸、NADH、MDH/LDH(緩沖液:Tris-HCl,pH 7.8)。
- R2:L-天冬氨酸(激活反應)。
- 校準品:AST活性標準液(需溯源至國際標準)。
八、總結
上一篇:用水效率等級說明檢測下一篇:出水溫度穩定性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
3
5
9
16
18
17
17
15
18
19
19
18
21
21
18
19
22
19
1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