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檢測目的
- 控制材料質量:確保骨料潔凈度符合工程要求(如國標GB/T 14684《建設用砂》)。
- 優化配合比設計:避免因雜質過多導致水泥用量增加或強度不足。
- 保障結構安全:減少泥分對混凝土抗凍性、抗滲性的負面影響。
- 滿足規范要求:通過檢測驗證材料是否符合行業標準或合同約定。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
1. 含泥量檢測
- 取樣:按標準(如GB/T 14684)隨機抽取代表性樣品,縮分至試驗所需量(通常約1kg)。
- 篩分:用過4.75mm篩去除大顆粒。
- 浸泡淘洗:將試樣置于容器中加水浸泡2小時,攪拌后倒去渾濁水,重復至水清澈。
- 烘干稱重:將淘洗后試樣在105±5℃烘箱中烘至恒重,冷卻后稱量剩余質量。
- 計算: 含泥量=原始質量−淘洗后質量原始質量×100%含泥量=原始質量原始質量−淘洗后質量?×100%
- 水洗時間不宜過長,防止細顆粒流失。
- 烘干需徹底,避免殘留水分影響結果。
2. 泥塊含量檢測
- 取樣篩分:取試樣過1.18mm篩,記錄篩余量。
- 浸泡軟化:篩余顆粒用水浸泡24小時至泥塊軟化。
- 人工破碎:用手指輕捏泥塊,使其破碎后過0.6mm篩。
- 烘干稱重:將未通過0.6mm篩的顆粒烘干稱重。
- 計算: 泥塊含量=篩余質量−破碎后篩上質量原始試樣質量×100%泥塊含量=原始試樣質量篩余質量−破碎后篩上質量?×100%
- 浸泡時間需充足,確保泥塊完全軟化。
- 人工捏碎時需用力均勻,避免損壞非泥塊顆粒。
三、檢測注意事項
- 樣品代表性:取樣應覆蓋材料堆的不同位置,避免局部誤差。
- 操作規范性:嚴格按標準步驟執行,避免人為誤差(如淘洗力度過大導致細砂流失)。
- 設備校準:篩網尺寸、烘箱溫度需定期校驗,確保精度。
- 環境控制:實驗室溫度、濕度應符合標準要求(通常溫度20±5℃,濕度≤50%)。
四、檢測標準與限值
- 天然砂:含泥量≤5.0%(C60以上混凝土需≤3.0%);泥塊含量≤2.0%。
- 機制砂:含泥量≤3.0%;泥塊含量≤1.0%。 (具體限值需根據工程設計要求及GB/T 14684等標準調整。)
五、總結
上一篇:碾壓混凝土拌和物凝結時間試驗(貫入阻力法)檢測下一篇:體積(干)密度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8
15
17
17
21
18
20
22
17
17
23
17
20
22
25
22
19
19
18
1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