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失量-灼燒差減法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目的
- 測定樣品中揮發物(水分、有機物、碳酸鹽等)的總含量。
- 評估材料的純度、熱穩定性及工藝適用性。
- 為工業生產(如水泥煅燒、陶瓷燒結)提供質量控制依據。
二、適用范圍
- 材料類型:水泥生料、陶瓷原料、土壤、礦物、化工粉末等。
- 揮發成分:結晶水、碳酸鹽(CO?釋放)、有機物(燃燒)、硫化物(SO?揮發)等。
- 典型行業:建材、冶金、環境保護(污泥分析)、地質勘探。
三、檢測原理
- ?1m1?:灼燒前樣品+坩堝質量(g)
- ?2m2?:灼燒后樣品+坩堝質量(g)
四、核心檢測項目與流程
1. 設備與材料
- 儀器:
- 高溫馬弗爐(精確控溫±10℃,最高溫度≥1000℃)
- 分析天平(精度0.1mg)
- 干燥器(含硅膠或變色干燥劑)
- 鉑金/瓷坩堝(耐高溫、無揮發性)
- 輔助工具:坩堝鉗、研磨設備、干燥箱。
2. 樣品預處理
- 研磨:過100~200目篩,確保均一性。
- 預干燥:部分樣品需105℃烘至恒重(若含水率高)。
- 稱量:取樣量依預期燒失量調整(通常1~5g,精準至0.0001g)。
3. 灼燒程序
- 溫度設定:依材料類型選擇(如水泥:950±25℃;土壤:550℃測有機質)。
- 升溫步驟:
- 空坩堝預灼燒至恒重,冷卻稱量(扣除坩堝空白值)。
- 裝入樣品后,置于高溫爐中,緩慢升溫至目標溫度(避免熱震)。
- 灼燒時間:通常1~4小時,直至恒重(連續兩次稱量差≤0.5mg)。
4. 冷卻與稱量
- 使用坩堝鉗將坩堝轉移至干燥器,冷卻至室溫(防止吸潮)。
- 迅速稱量,減少環境濕度影響。
五、質量控制與誤差分析
- 重復性測試:平行樣品≥3份,相對標準偏差(RSD)≤1%。
- 空白試驗:扣除坩堝自身燒失量(尤其是瓷坩堝需預灼燒)。
- 標準物質比對:使用已知LOI的標準樣品校準流程。
- 干擾因素控制:
- 硫/氯化合物:高溫下可能生成SO?、HCl,需在通風環境或惰性氣氛中灼燒。
- 吸濕性樣品:冷卻后快速稱量,或使用防潮天平室。
六、注意事項
- 安全操作:佩戴高溫手套、護目鏡,避免灼傷。
- 溫度校準:定期用熱電偶校驗馬弗爐溫區均勻性。
- 樣品代表性:確保充分混勻,避免局部成分偏差。
- 數據記錄:詳細記錄灼燒溫度、時間、環境溫濕度。
七、典型應用案例
- 水泥生產:控制生料中石灰石(CaCO?)分解程度,燒失量過高預示煅燒不充分。
- 陶瓷原料:黏土中有機物含量影響燒結收縮率,需LOI≤5%。
- 土壤污染檢測:550℃燒失量可間接反映有機污染物含量。
八、總結
上一篇:水蒸氣透過率檢測下一篇:耐水性、耐化學性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9
14
13
13
9
15
16
22
19
11
14
14
13
18
21
29
20
22
18
18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