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耐候性檢測的意義
- 預測材料的實際使用壽命;
- 優化配方設計和生產工藝;
- 滿足行業標準或法規要求;
- 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
二、外觀檢測的核心項目
1. 顏色變化
- 檢測內容:評估材料在光照、氧化等作用下顏色的偏移程度(ΔE值)。
- 測試方法:
- 儀器法:使用色差儀(如分光光度計)測量樣品在老化前后的色差值(Lab或LCh色彩空間)。
- 目測法:參照灰度卡(如ISO 105-A02)或標準樣板比對顏色變化等級。
- 標準參考:ASTM D2244、ISO 11664。
2. 光澤度變化
- 檢測內容:材料表面因老化導致的光澤度損失(如涂層失光、塑料表面霧化)。
- 測試方法:使用光澤度計(20°、60°、85°入射角)測量老化前后的光澤度值變化率。
- 標準參考:ASTM D523、ISO 2813。
3. 粉化
- 檢測內容:材料表面因紫外線或化學降解產生的粉末狀物質。
- 測試方法:
- 膠帶法:用壓敏膠帶粘取表面粉末,通過重量差或目視評估粉化等級(如ASTM D4214)。
- 色差法:粉化區域與未老化區域的色差對比。
- 標準參考:ISO 4628-6、GB/T 9754。
4. 裂紋與龜裂
- 檢測內容:材料表面因收縮或膨脹應力引發的微觀或宏觀裂紋。
- 測試方法:
- 顯微鏡觀察:放大觀察裂紋密度、長度及深度。
- 評級法:依據裂紋面積占比劃分等級(如ISO 4628-4)。
- 標準參考:ISO 4628-4、ASTM D660。
5. 起泡與剝落
- 檢測內容:涂層或復合材料因附著力下降導致的局部鼓泡或分層。
- 測試方法:
- 劃格法:通過劃格試驗(如ASTM D3359)評估剝落面積。
- 目視評級:根據起泡密度和尺寸判定等級(如ISO 4628-2)。
- 標準參考:ISO 4628-2、ASTM D714。
6. 霉菌與污染物附著
- 檢測內容:濕熱環境下材料表面微生物滋生或污染物沉積情況。
- 測試方法:人工加速霉變試驗(如GB/T 24128)或戶外暴露后觀察表面污染程度。
7. 表面形貌變化
- 檢測內容:老化導致的表面粗糙度、紋理或平整度改變。
- 測試方法:
- 激光掃描:3D輪廓儀量化表面粗糙度(Ra值)。
- SEM分析:掃描電鏡觀察微觀結構損傷。
三、檢測條件與加速老化試驗
- 紫外老化試驗(QUV):通過熒光紫外燈模擬太陽光,控制光照(UVA/UVB波段)、冷凝和噴霧(ASTM G154)。
- 氙燈老化試驗:氙弧燈模擬全光譜太陽光,結合溫濕度循環(ISO 4892-2)。
- 鹽霧試驗:評估材料在海洋氣候下的耐腐蝕性(ASTM B117)。
- 自然暴露試驗:戶外真實環境下的長期跟蹤(如佛羅里達曝曬場)。
四、檢測結果評估與標準
- 定量分析:通過儀器測量數據(如ΔE值、光澤度損失率)判定是否達標。
- 定性評級:依據ISO 4628系列標準,將缺陷按0~5級劃分(0級無缺陷,5級嚴重劣化)。
- 行業差異:不同領域對耐候性要求不同(如汽車涂層需滿足SAE J2527,建筑涂料參考GB/T 1865)。
五、總結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5
24
23
17
14
15
14
12
17
17
19
15
14
21
9
14
17
15
15
1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