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初始粘結強度(Initial Bond Strength)
- 檢測目的:評估砂漿在操作時間內隨時間推移的粘結性能衰減情況。
- 檢測方法:
- 制備標準基材(如混凝土板或保溫板)。
- 在不同時間點(如0h、1h、2h、3h)將砂漿涂抹于基材表面,按標準工藝粘貼測試塊。 3 養護至規定齡期(通常28天)后,測試拉伸粘結強度(依據GB/T 29906-2013)。
- 判定標準:操作時間內各時間點的粘結強度應≥標準要求值(如≥0.6MPa)。
2. 開放時間(Open Time)
- 檢測目的:模擬砂漿暴露在空氣中后仍能有效粘結的極限時間。
- 檢測方法:
- 將砂漿刮涂于基材表面,間隔一定時間(如每30分鐘)后覆蓋另一基材。 2 養護后測試粘結強度,記錄強度降至臨界值的時間。
- 判定標準:開放時間一般需≥20分鐘(根據JC/T 993-2006)。
3. 稠度變化率(Consistency Variation)
- 檢測目的:反映砂漿保水性和施工性能的穩定性。
- 檢測方法:
- 使用稠度儀(如跳桌法或旋轉黏度計)測試初始稠度。
- 間隔時間測試砂漿稠度,計算損失率。
- 判定標準:操作時間內稠度損失率應≤15%。
4. 凝結時間(Setting Time)
- 檢測目的:確定砂漿從塑性狀態到硬化狀態的轉變時間。
- 檢測方法:
- 采用維卡儀或貫入阻力儀(參照GB/T 1346)。
- 記錄初凝和終凝時間。
- 判定標準:初凝時間應略長于標稱可操作時間,避免過早硬化。
5. 拉伸粘結強度時效性測試
- 檢測目的:驗證砂漿在不同操作時間后的最終粘結能力。
- 檢測方法:
- 在操作時間終點(如4小時)制備試件。
- 測試28天后拉伸強度,與初始強度對比。
- 判定標準:強度衰減率應≤10%。
6. 耐候性模擬測試(可選)
- 檢測目的:評估操作時間對砂漿耐久性的影響。
- 檢測方法:
- 將超時可操作時間的試件進行凍融循環、濕熱老化試驗。
- 對比強度保留率。
- 判定標準:強度保留率≥70%。
二、檢測流程規范
- 環境條件:溫度(23±2)℃、濕度(50±5)%,模擬實際施工環境。
- 樣品制備:嚴格按廠家配比配制砂漿,記錄加水后開始計時。
- 設備校準:確保拉伸試驗機、稠度儀等設備精度符合要求。
- 數據記錄:記錄各時間點的性能數據,繪制衰減曲線。
三、影響可操作時間的關鍵因素
- 添加劑類型:纖維素醚、乳膠粉等保水劑的含量直接影響保水性。
- 環境溫濕度:高溫或低濕環境加速水分蒸發,縮短可操作時間。
- 攪拌工藝:過度攪拌可能引入氣泡,加速性能劣化。
四、與建議
- 寒冷地區:添加緩凝劑延長操作時間。
- 高溫環境:提高保水劑摻量或使用特種纖維素醚。 通過系統檢測,可精準把控砂漿性能,避免因操作超時導致的空鼓、脫落等質量問題。
- GB/T 29906-2013《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》
- JC/T 993-2006《外墻外保溫用膨脹聚乙烯板抹面膠漿》
- ASTM C191《水泥凝結時間的標準試驗方法》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9
5
8
10
11
10
12
10
10
13
14
13
15
16
17
19
19
22
18
1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