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酸度系數的定義及意義
- MK > 1.6:材料趨向酸性,耐高溫性能優異,但纖維脆性可能增加。
- 1.2 ≤ MK ≤ 1.6:綜合性能最佳,兼顧耐腐蝕性和機械強度。
- MK < 1.2:材料趨向堿性,易吸水、耐酸蝕性差,可能影響長期使用性能。
2. 檢測項目的核心內容
(1)化學成分分析
- 檢測對象:芯材中SiO?、Al?O?、CaO、MgO的含量。
- 檢測方法:
- X射線熒光光譜法(XRF):快速、無損,適用于批量檢測,需配合標準樣品校準。
- 化學滴定法:傳統方法,精確度高,但操作復雜、耗時較長。
- 標準依據:
- 中國標準:GB/T 5480-2017《礦物棉及其制品化學分析方法》
- 國際標準:EN 13162《建筑用隔熱制品-工廠生產巖棉制品規范》
(2)樣品制備與預處理
- 取樣要求:從芯材不同位置均勻取樣,避免雜質污染,粉碎至粒徑≤0.075mm。
- 烘干處理:在105±5℃下烘干至恒重,去除水分對檢測結果的影響。
(3)酸度系數計算與驗證
- 數據處理:根據化學分析結果計算MK值,保留兩位小數。
- 誤差控制:重復檢測3次,取平均值,偏差需<0.05。
(4)相關性檢測項目
- 纖維直徑分布(影響力學性能)
- 渣球含量(GB/T 5480規定渣球率≤10%)
- 憎水性(GB/T 10299要求吸水率≤1.0kg/m²)
3. 檢測流程與技術要點
-
- 使用金剛石切割機切取芯材代表性樣品,剔除表面雜質。
- 樣品研磨后過200目篩,確保成分均勻。
-
- XRF法:校準儀器,建立標準曲線,直接測定氧化物含量。
- 滴定法:
- SiO?測定:氫氟酸溶解法,灼燒后稱重。
- CaO/MgO測定:EDTA絡合滴定法。
-
- 對比標準樣品(如NIST SRM 1880a)驗證儀器精度。
- 異常值處理:若MK值超出1.2~1.6范圍,需復測并排查原料配比問題。
4.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
-
- 原因:取樣不均或研磨不充分。
- 解決:優化樣品制備流程,增加平行樣數量。
-
- 原因:原料中白云石或石灰石過量。
- 解決:調整配方,添加硅砂提高SiO?含量。
-
- 原因:XRF標樣失效或環境溫濕度波動。
- 解決:定期校準設備,實驗室環境控制在25℃±2℃。
5. 質量控制標準建議
項目 | 標準范圍 | 檢測頻率 |
---|---|---|
酸度系數(MK) | 1.4~1.6(推薦) | 每批次至少1次 |
SiO?含量 | ≥40% | 每批次至少1次 |
CaO含量 | ≤25% | 每批次至少1次 |
6.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面磚的抗凍性檢測下一篇:保溫裝飾板的尺寸允許偏差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