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熱胎壓痕性檢測:關鍵檢測項目解析
一、檢測背景與重要性
- 結構損傷:胎體內部簾線受力不均,加速老化。
- 滾動阻力增加:壓痕區形變增大,導致油耗上升。
- 操控性下降:胎面變形影響抓地力與制動性能。 因此,抗熱胎壓痕性是衡量輪胎高溫性能的核心指標之一,檢測項目需覆蓋材料特性與實際工況模擬。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及方法
-
- 檢測目的:評估輪胎在靜止高溫環境下受壓后的形變恢復能力。
- 測試方法:
- 將輪胎置于恒溫箱(通常設定為60°C~100°C),施加標準載荷(如額定負荷的1.5倍)。
- 保持壓力4~24小時后卸載,測量壓痕深度及恢復率(壓痕消失時間)。
- 標準參考:ISO 28580、SAE J1269。
-
- 檢測目的:模擬車輛行駛中反復啟停導致的周期性壓力沖擊。
- 測試方法:
- 在高溫室內,通過滾筒試驗機對輪胎施加動態載荷(頻率0.5~5Hz)。
- 記錄胎面溫度變化及壓痕累積程度,分析疲勞壽命。
-
- 檢測項目:
- 熱老化試驗:將橡膠樣品置于高溫環境(如70°C~120°C)加速老化,測試硬度、拉伸強度等變化(ASTM D573)。
- 動態力學分析(DMA):測定橡膠在不同溫度下的儲能模量(彈性)與損耗模量(黏性)。
- 檢測項目:
-
- 檢測目的:量化橡膠在高溫下的永久形變傾向。
- 測試方法:
- 使用壓縮形變儀,將試樣壓縮至固定形變量(如25%),在高溫下保持一定時間。
- 計算永久變形率(ISO 815)。
-
- 檢測目的:識別胎面與路面摩擦時的局部過熱區域。
- 實施步驟:
- 在轉鼓試驗機上模擬高速行駛,使用紅外熱像儀記錄胎面溫度分布。
- 分析高溫熱點與壓痕形成的相關性。
-
- 檢測工具:
- 激光三維掃描儀或壓痕輪廓儀。
- 參數輸出:
- 壓痕最大深度、面積、邊緣坡度等幾何特征。
- 檢測工具:
-
- 測試場景:
- 高溫地區(如沙漠公路)長距離行駛,監測胎面壓痕生成速率及恢復情況。
- 數據采集:
- 結合車載傳感器與定期人工檢測,綜合評估實際工況下的抗壓痕性能。
- 測試場景:
三、檢測結果的應用
- 材料優化:通過熱穩定性數據調整橡膠配方(如增加硅含量或使用新型抗老化劑)。
- 結構設計改進:優化胎體簾線排布,提升高溫下的支撐性。
- 使用指南制定:根據壓痕恢復率制定輪胎停放建議(如避免高溫環境長期靜置)。
四、
上一篇:總鉛(Pb)含量檢測下一篇:曝露輻射循環C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5
19
26
20
20
25
17
21
25
26
25
28
31
39
43
49
39
42
45
4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