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層老化評級檢測:關鍵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涂層老化檢測的核心項目
1. 物理性能檢測
-
- 劃格法(ASTM D3359):用刀具劃出網格,觀察涂層剝落面積。
- 拉拔法(ISO 4624):通過專用儀器測量涂層剝離所需的拉力。 老化影響:附著力下降可能導致涂層起泡、剝落。
-
- 鉛筆硬度(ASTM D3363):用不同硬度的鉛筆劃過涂層表面,確定無劃痕的最高硬度等級。
- 擺桿硬度(ISO 1522):通過擺桿阻尼時間計算硬度值。 老化影響:硬度降低表明涂層脆化或軟化。
-
- 彎曲試驗(ASTM D522):將涂層試樣繞軸彎曲,觀察是否開裂。
- 沖擊試驗(ASTM D2794):用落球沖擊涂層表面,評估抗形變能力。 老化影響:柔韌性下降易引發裂紋。
2. 化學性能檢測
-
- 鹽霧試驗(ASTM B117):模擬海洋或工業環境,觀察涂層起泡、銹蝕情況。
- 濕熱試驗(GB/T 1740):高溫高濕環境下測試涂層耐候性。 老化影響:化學防護性能下降加速基材腐蝕。
-
- 色差儀(ASTM D2244):量化顏色變化(ΔE值)。
- 光澤度儀(ASTM D523):測量60°角反射光強度,判斷表面失光程度。 老化影響:紫外線導致顏料分解、樹脂黃變。
3. 表面形貌分析
-
- 光學顯微鏡:識別表面裂紋、孔洞、起泡等缺陷。
- 掃描電鏡(SEM):分析微觀裂紋擴展及界面分層。
4. 耐環境老化性能
二、老化評級方法
- ISO 4628系列:按缺陷面積和密度分級(0級無缺陷,5級嚴重失效)。
- ASTM D4214:粉化等級評估(0級無粉化,4級嚴重粉化)。
- GB/T 1766:綜合評級光澤、變色、裂紋等多項指標。
- 附著力:0級(無剝落)→ 4級(>65%剝落)
- 粉化:0級(無)→ 5級(嚴重粉化,擦拭即脫落)
三、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
- 樣品制備:按標準裁剪試樣,確保基材一致。
- 預處理:清潔表面,避免污染干擾。
- 加速老化:根據實際使用環境選擇試驗條件(如UV+濕熱循環)。
- 數據對比:與未老化樣品數據對比,量化性能衰減。
- 結果分析:結合多指標綜合判定老化機理(如光氧化、水解等)。
- 不同涂層(如環氧、聚氨酯、氟碳)需針對性選擇檢測項目。
- 模擬環境需與實際使用條件匹配,避免過度加速導致失真。
- 定期檢測存檔數據,建立涂層壽命預測模型。
四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3
15
15
20
27
20
20
25
17
21
25
26
25
28
31
39
43
49
39
4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