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理性能檢測項目
-
- 拉伸強度/斷裂伸長率:評估材料在老化過程中承受拉力的能力變化,常用標準如ISO 527(塑料拉伸性能測試)。
- 沖擊強度(如Izod沖擊試驗):檢測材料韌性是否因老化下降。
- 硬度測試(邵氏硬度、洛氏硬度):反映材料表面抗形變能力,適用于橡膠、塑料等。
-
- 光澤度(ASTM D523):量化涂層、塑料等表面光澤衰減程度。
- 色差分析(CIE Lab色彩系統):通過ΔE值評估顏色變化,常用于紡織品、涂料。
- 表面粗糙度(觸針式輪廓儀):分析老化導致的微觀表面結構劣化。
二、化學性能檢測項目
-
-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(FTIR):檢測材料化學鍵變化,識別氧化、水解等反應產物。
- 熱重分析(TGA):測定材料熱分解溫度及殘留物比例,評估熱穩定性。
- 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:分析揮發性有機物(VOCs)釋放量,評估降解產物毒性。
三、環境模擬加速老化試驗
-
- 氙燈老化試驗(ISO 4892-2):模擬全光譜太陽光,測試材料耐光性,記錄黃變、粉化等現象。
- UV加速老化(ASTM G154):采用紫外熒光燈加速光降解,適用于戶外材料(如涂料、塑料)。
-
- 恒溫老化(如85℃/1000小時):評估材料長期高溫下的性能保持率。
- 循環熱沖擊(-40℃~125℃交替):測試材料熱膨脹系數差異導致的開裂風險。
-
- 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(IEC 60068-2-30):模擬濕熱環境,檢測吸濕膨脹、金屬部件銹蝕等問題。
- 鹽霧試驗(ASTM B117):評估沿海或工業環境中金屬鍍層、電子元件的耐腐蝕性。
四、微觀結構分析
-
- 觀察材料表面裂紋、孔洞等微觀缺陷,分析老化引起的結構破壞。
-
- 檢測晶體材料(如金屬、陶瓷)的晶格畸變或相變。
-
- 納米級分辨率下分析表面形貌變化,適用于薄膜材料、生物樣本。
五、功能性評估(特殊領域)
-
- 皮膚彈性/水分含量測定(Cutometer®、Corneometer®):通過人體試驗或3D皮膚模型評估產品功效。
- 膠原蛋白合成率(ELISA法):量化活性成分對皮膚修復的促進效果。
-
- 絕緣電阻/介電強度(IEC 60243):評估封裝材料電性能退化。
- 焊點可靠性測試(溫度循環+機械振動):模擬長期使用中的疲勞失效。
六、檢測流程與結果分析
-
- 明確檢測目標(如預測壽命、對比配方優劣)→ 選擇匹配的加速老化條件 → 制定周期性取樣計劃。
-
- 基于Arrhenius方程推算材料在常溫下的老化速率,或通過Weibull分布分析失效概率。
七、行業標準與認證
- 國際標準:ISO、ASTM、IEC等機構針對不同領域制定了詳細測試規范。
- 認證要求:如汽車材料需通過SAE J2527(氙燈老化)、光伏組件需符合IEC 61215。
結語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0
14
11
14
15
13
13
13
12
16
11
14
13
17
14
13
20
23
20
20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