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耐候性檢測的核心目標
二、關鍵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耐候性循環試驗
-
- 高溫相:70±3℃持續3小時(模擬夏季高溫暴曬)。
- 淋水相:15℃以下水溫噴淋1小時(模擬暴雨沖刷)。
- 低溫干燥相:-20±3℃冷凍2小時(模擬冬季極寒環境)。
- 循環次數:80次(依據JG/T 287-2013標準)。
-
- 系統表面無貫通裂縫、裝飾層無起泡或剝落。
- 保溫層與基層的拉伸粘結強度≥0.10MPa,且破壞界面不位于保溫材料內部。
2. 抗紫外線老化試驗
- 測試方法 采用氙燈老化箱,模擬紫外線輻射(波長340nm,輻照度0.89W/m²),持續1000小時。
- 關鍵指標
- 顏色變化ΔE≤3.0(色差儀測定)。
- 表面粉化等級≤1級(GB/T 9754評定)。
3. 濕熱-凍融循環試驗
- 試驗步驟
- 試樣浸泡于23℃水中48小時(吸水飽和)。
- -25℃冷凍24小時(模擬凍脹應力)。
- 重復15次循環(依據JGJ 144標準)。
- 失效判定 出現保溫層與裝飾板脫離、系統開裂寬度≥0.5mm即為不合格。
4. 動態風壓試驗(結合耐候性)
- 測試要求 在完成耐候性循環后,對系統施加正負風壓交變荷載(±5000Pa,10次循環)。
- 合格標準 無面板斷裂、錨固件松動或系統整體脫落現象。
5. 粘結強度衰減率測試
- 檢測方法 對比耐候試驗前后的拉伸粘結強度值,計算衰減率: 衰減率=初始強度−試驗后強度初始強度×100%衰減率=初始強度初始強度−試驗后強度?×100%
- 允許范圍 衰減率≤20%(若初始強度為0.15MPa,則試驗后需≥0.12MPa)。
三、輔助檢測項目
四、檢測流程優化建議
- 試樣制備:按實際施工工藝制作3組試樣(含錨固件),養護28天后測試。
- 數據記錄:記錄每個循環階段的微觀形貌變化(建議使用電子顯微鏡)。
- 失效分析:對不合格樣品進行界面剝離力測試,定位薄弱環節(膠粘劑失效或板材斷裂)。
五、
上一篇:擠塑板的彎曲變形檢測下一篇:濕熱強度損失率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0
16
12
14
17
17
13
9
13
9
10
10
11
10
12
10
10
13
14
13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