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無菌試驗的核心檢測項目
1. 藥品無菌檢測
- 注射劑/眼用制劑:依據《中國藥典》、《美國藥典(USP)》或《歐洲藥典(EP)》,直接檢測每批次樣品是否存在需氧菌、厭氧菌及真菌。
- 大容量輸液:需額外關注包裝完整性,避免因滲漏導致的二次污染。
- 生物制品(如疫苗、血液制品):需結合細胞培養法或動物試驗法,驗證病毒滅活效果及無菌性。
2. 醫療器械無菌檢測
- 植入性器械(如心臟支架、人工關節):嚴格執行ISO 11737標準,檢測細菌、霉菌及酵母菌。
- 一次性醫用耗材(注射器、導管):采用抽樣檢測法,重點關注生產環境(如潔凈車間)的微生物控制。
- 滅菌驗證:通過生物指示劑(如嗜熱脂肪芽孢桿菌)確認滅菌工藝有效性。
3. 生物醫藥領域特殊檢測
- 細胞治療產品:需排除支原體、內毒素及特定病原體(如HIV、HBV)。
- 基因治療載體(如腺病毒、AAV):通過PCR技術檢測外源性病毒污染。
4. 食品與化妝品
- 無菌包裝食品:驗證商業無菌狀態(如UHT牛奶),檢測耐熱芽孢桿菌。
- 高端化妝品(注射類、微針類):參照藥品標準,嚴控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銅綠假單胞菌等致病菌。
二、無菌試驗的常用檢測方法
-
- 將樣品直接接種于液體硫乙醇酸鹽培養基(需氧菌/厭氧菌)和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(真菌)。
- 適用范圍:小批量、低抑菌性樣品。
-
- 通過0.45μm濾膜截留微生物,沖洗去除抑菌成分后,轉移濾膜至培養基培養。
- 優勢:適用于抗生素、高抑菌性制劑等復雜樣品。
-
- ATP生物發光法、流式細胞術等可在24小時內獲得結果,顯著提升檢測效率。
三、檢測的關鍵挑戰與注意事項
-
- 確保培養基促生長能力(通過陽性對照試驗)。
- 避免操作過程中引入外源性污染(如超凈臺操作不規范)。
-
- 采用中和劑(如青霉素酶、硫代硫酸鈉)或增加稀釋步驟,消除樣品自身抑菌作用。
-
- 定期檢測生產環境(如潔凈室空氣沉降菌、表面微生物),確保全程無菌條件。
四、未來發展趨勢
- 自動化與智能化
- 全自動無菌檢測系統可減少人為誤差,提高重現性。
- 快速微生物檢測技術
- 核酸擴增技術(PCR、NGS)逐步替代傳統培養法,縮短檢測周期。
- 國際標準趨同化
- 各國藥典標準持續更新,推動檢測方法的統一化。
結語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5
15
18
24
26
26
28
34
35
35
37
38
39
40
38
48
47
48
52
4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