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材料安全性檢測|溶血性鏈球菌溶血素試驗詳解
一、檢測目的與重要性
二、核心檢測項目與方法
- 原理:利用溶血素溶解紅細胞的特性,通過血瓊脂平板觀察溶血環。
- 步驟:
- 樣本處理:原材料經無菌均質后,接種于含5%脫纖維羊血(或兔血)的瓊脂平板。
- 培養條件:35±1℃需氧培養24-48小時。
- 結果觀察:
- β-溶血:透明溶血環(完全溶血,致病性標志)。
- α-溶血:草綠色環(部分溶血)。
- γ-溶血:無溶血(無致病性)。
- 對可疑菌落進行過氧化氫酶試驗(鏈球菌為陰性)、CAMP試驗(B群鏈球菌陽性)及血清學分群。
- PCR檢測溶血素基因(如slo、sagA基因),確認菌株產毒能力。
三、結果判定與標準
-
- 血平板上出現β-溶血環,且生化鑒定符合溶血性鏈球菌特征。
- 定量檢測中,部分行業要求不得檢出/g或/mL(如注射級藥品原料)。
-
行業 允許限度 標準依據 食品 ≤100 CFU/g(部分類別) GB 4789.11 藥品 不得檢出 《中國藥典》四部通則 化妝品 不得檢出 《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》
四、質量控制關鍵點
- 培養基驗證:使用標準菌株(如ATCC 19615,β-溶血陽性)作為陽性對照。
- 干擾排除:原料中抑菌成分需通過中和處理,避免假陰性。
- 溶血類型鑒別:α-溶血易與肺炎鏈球菌混淆,需結合膽汁溶菌試驗。
五、應用實例
- 乳制品原料檢測:某批次乳清蛋白粉檢出β-溶血性鏈球菌,企業啟動原料追溯,避免成品污染風險。
- 藥用輔料監控:注射用水系統定期檢測溶血素,符合藥典無菌保障要求。
六、總結
- 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》(GMP)微生物監控指南
- ISO 21528-2:2017 食品鏈微生物學定量檢測方法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熔融溫度、結晶溫度檢測下一篇:凝膠特性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3
17
20
21
20
19
18
17
17
18
24
26
26
28
36
35
37
37
39
42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