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體吸收性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
一、核心檢測項目及定義
1. 吸收速度(Absorption Rate)
- 定義:材料在單位時間內吸收液體的量或達到飽和吸收所需的時間。
- 測試方法:
- 垂直吸收法:將材料垂直浸入液體(如生理鹽水或模擬體液),記錄液體上升高度隨時間的變化。
- 滴液法:定量滴加液體至材料表面,測定完全吸收所需時間。
- 應用場景:衛生巾、紙尿褲需要快速吸收液體以避免側漏;醫用敷料需迅速吸收傷口滲出液。
2. 吸收容量(Absorption Capacity)
- 定義:材料單位質量或單位面積的最大吸液量。
- 測試方法:
- 稱重法:將材料浸入液體至飽和后稱重,計算吸液前后質量差。
- 離心法:飽和吸收后離心去除未結合液體,測定凈吸收量。
- 重要性:決定產品的使用壽命(如尿布需高容量以減少更換頻率)。
3. 液體滯留能力(Liquid Retention)
- 定義:材料在吸收液體后,在外力(如壓力、重力)下保持液體的能力。
- 測試方法:
- 壓力載荷法:施加標準壓力(如0.7 psi)后測定液體滲出量。
- 重力滲透法:將飽和材料懸掛,測量自由滴落的液體量。
- 應用:防止衛生用品回滲,保證醫療敷料在受壓時仍有效鎖液。
4. 擴散面積(Spread Area)
- 定義:液體在材料表面的橫向擴散范圍。
- 測試方法:
- 圖像分析法:通過高速攝像或染色標記記錄液體擴散形態。
- 意義:擴散面積過大可能降低局部吸液效率,過小則易導致液體堆積。
5. 多次吸收能力(Rewet Performance)
- 定義:材料在首次吸液后,后續重復吸收的能力。
- 測試方法:分次定量添加液體,記錄每次吸收量及時間。
- 應用:評價產品在長時間使用中的可靠性(如失禁護理墊)。
二、檢測條件與影響因素
- 液體類型:需根據實際場景選擇(水、生理鹽水、血液模擬液等)。
- 溫度與濕度:高溫高濕環境可能加速吸收,需在標準條件(如25℃、50% RH)下測試。
- 試樣預處理:材料是否經過消毒、干燥處理可能影響孔隙結構。
三、檢測設備與標準規范
- 常用設備:
- 液體滲透性測試儀:用于垂直吸收速度與擴散面積的測定。
- 離心機:用于分離游離液體,計算凈吸收容量。
- 壓力測試機:模擬人體壓力下的液體滯留性能。
- 國際標準:
- ISO 9073-6:非織造布吸液性測試。
- EDANA ERT 10.3-02:衛生用品吸收速度與容量測試。
- GB/T 24218.6:中國國家標準中紡織品吸液性檢測方法。
四、檢測結果的應用與優化
- 產品開發:通過吸收速度和容量數據優化材料結構(如纖維密度、親水涂層)。
- 質量控制:設定各項目的閾值范圍(如尿布吸收容量≥800 mL/m²)。
- 性能對比:橫向比較不同品牌或批次產品的吸液性能差異。
五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6
21
22
17
21
22
23
17
14
22
19
21
23
19
24
26
21
25
24
27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