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裂酸化用鐵離子穩定劑檢測項目詳解
1. 外觀與理化性質檢測
- 檢測目的:確認產品形態是否符合標準要求。
- 檢測方法:目視觀察液體是否透明無懸浮物,或固體粉末是否均勻無結塊。
- 標準參考:SY/T 5405-2018《酸化用鐵離子穩定劑性能評價方法》。
2. pH值測定
- 檢測目的:驗證穩定劑與酸液體系的兼容性。
- 檢測方法:使用pH計測量穩定劑溶液(按使用濃度配制)的酸堿度。
- 合格標準:通常需適配酸性環境(pH 2-4)。
3. 鐵離子穩定能力測試(核心指標)
- 檢測目的:評估抑制Fe³?/Fe²?沉淀的實際效果。
- 實驗設計:
- 模擬酸液環境:配制15%~28% HCl或土酸(HCl+HF)溶液。
- 加標鐵離子:添加過量FeCl?(如1000~5000 mg/L),模擬地層高含鐵條件。
- 加入穩定劑:按推薦濃度投加(1%~5%)。
- 高溫老化:置于儲層溫度(如80
150℃)下恒溫624小時。
- 檢測方法:
- 離心或過濾后,使用原子吸收光譜(AA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(ICP)測定溶液中殘留鐵離子濃度。
- 計算穩定效率:穩定效率=處理后鐵含量初始鐵含量×100%穩定效率=初始鐵含量處理后鐵含量?×100% (一般要求≥90%為合格)
4. 酸液配伍性測試
- 檢測目的:確保穩定劑與其他添加劑(緩蝕劑、助排劑等)不發生不良反應。
- 實驗步驟:
- 配制含穩定劑的完整酸液體系。
- 觀察是否出現渾濁、沉淀或分層。
- 測定酸液粘度變化(旋轉粘度計)。
5. 熱穩定性測試
- 檢測目的:驗證高溫儲層條件下的長效性能。
- 方法:將含穩定劑的酸液置于高溫高壓反應釜(模擬地層溫度壓力)中老化8~48小時,重復檢測鐵離子穩定能力。
6. 腐蝕性評估
- 檢測目的:防止穩定劑加劇酸液對井下金屬管柱的腐蝕。
- 實驗設計:
- 掛片法:將N80鋼片浸入含穩定劑的酸液中,在高溫下腐蝕6~24小時。
- 計算腐蝕速率(單位:g/(m²·h)),參照標準SY/T 5405要求(通常≤2.0 g/(m²·h))。
7. 溶解性及分散性測試
- 檢測目的:確保穩定劑在酸液中快速溶解,避免局部濃度不均。
- 方法:在不同攪拌速度(500~2000 rpm)下記錄完全溶解時間,并觀察靜置后是否析出。
8. 化學成分分析
- 檢測目的:定性定量分析有效成分(如檸檬酸、EDTA、還原劑等)。
- 儀器:
- 高效液相色譜(HPLC):測定有機酸含量。
- 紅外光譜(FTIR):鑒別特征官能團。
- 核磁共振(NMR):輔助結構確認。
9. 毒性與環境安全性
- 檢測項目:
- 生物降解性(OECD 301標準)。
- 急性毒性(魚類/藻類LC50/EC50值)。
- 重金屬含量(如砷、汞、鉛,參考GB 5085.3)。
10. 長期儲存穩定性
- 方法:將樣品在-20℃
50℃下儲存612個月,定期檢測外觀、pH值及穩定效率。
檢測流程示例
- 取樣:按GB/T 6678進行批次抽樣。
- 預處理:稀釋/溶解至檢測濃度。
- 分項測試:依次進行上述項目檢測。
- 綜合評價:根據行業標準判定是否合格。
檢測常見問題與對策
- 鐵離子穩定效率低:可能需調整穩定劑濃度或優化復配方案。
- 配伍性差:檢查與其他添加劑(如緩蝕劑)的電荷兼容性。
- 高溫失效:考慮改用耐高溫型穩定劑(如含磺化基團的聚合物)。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7
19
18
16
21
23
28
25
22
20
18
14
17
23
21
22
24
17
17
16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