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用天然礦泉水源水檢測要點及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檢測項目分類及標準依據
1. 感官指標
- 色度:≤ 15度(不得呈現其他異色)。
- 渾濁度:≤ 5 NTU(水源應清澈透明)。
- 臭和味:無異臭、異味(天然礦泉水特有的礦物味除外)。
2. 理化指標
(1) 基本礦物成分
- 溶解性總固體(TDS):反映水中礦物質總含量,通常≥ 1000 mg/L。
- pH值:5.0~7.0(天然弱酸性至中性)。
- 界限指標(至少一項達標):
- 鋰(Li)≥ 0.2 mg/L
- 鍶(Sr)≥ 0.2 mg/L
- 鋅(Zn)≥ 0.2 mg/L
- 碘化物(I?)≥ 0.2 mg/L
- 偏硅酸(H?SiO?)≥ 25 mg/L
- 硒(Se)≥ 0.01 mg/L
- 游離二氧化碳(CO?)≥ 250 mg/L
(2) 污染物限量
- 重金屬:砷(As)≤0.01 mg/L、鎘(Cd)≤0.003 mg/L、鉛(Pb)≤0.01 mg/L、汞(Hg)≤0.001 mg/L。
- 無機污染物:硝酸鹽(NO??)≤45 mg/L、亞硝酸鹽(NO??)≤0.1 mg/L、氰化物≤0.07 mg/L。
- 有機污染物:苯并[a]芘≤0.01 μg/L、多環芳烴總量≤0.1 μg/L。
- 消毒副產物:溴酸鹽(BrO??)≤0.01 mg/L(臭氧消毒工藝需重點監控)。
3. 微生物指標
- 大腸菌群:不得檢出(MPN/100mL)。
- 銅綠假單胞菌:0 CFU/250mL(嚴防機會致病菌污染)。
- 產氣莢膜梭菌(僅限水源保護不足時檢測)。
4. 放射性指標
- 總α放射性:≤ 0.5 Bq/L
- 總β放射性:≤ 1.0 Bq/L
5. 其他特殊項目
- 水源穩定性監測:鈉(Na?)、鉀(K?)、鈣(Ca²?)、鎂(Mg²?)等離子濃度需長期穩定。
- 天然性驗證:檢測氚(³H)含量,確保未混入淺層水或人工添加成分。
二、檢測流程與技術方法
-
- 在未受外界干擾的水源點直接取樣,避免二次污染。
- 使用惰性材質容器,部分項目需現場固定(如重金屬加硝酸酸化)。
-
- 原子吸收光譜法(AAS):檢測重金屬(鉛、鎘等)。
-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(ICP-MS):高精度測定微量元素(鋰、鍶、硒等)。
- 離子色譜法:分析硝酸鹽、亞硝酸鹽、溴酸鹽等。
- 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GC-MS):檢測有機污染物(苯并[a]芘)。
-
- 低本底α/β測量儀分析總放射性指標。
三、水源地保護與動態監測
- 環境評估:水源周圍需設立三級保護區,禁止工業、農業污染活動。
- 動態監測:每月至少一次全項檢測,重點監控溴酸鹽(臭氧消毒工藝)、微生物及界限指標波動。
四、國際標準對比
- 歐盟標準(Directive 2009/54/EC):要求標注“天然礦泉水”,禁止任何人工處理改變水質。
- 美國FDA標準:對砷、鉛等污染物限量更嚴格(如砷≤0.01 mg/L)。
五、總結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鈮礦石、鉭礦石檢測下一篇:毫米波集成天線測量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9
24
21
17
18
21
14
19
21
19
18
20
22
23
21
24
20
24
18
2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