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寶玉石分級檢測:核心項目與技術解析
一、 材質鑒定
-
- 檢測方法:紅外光譜(FTIR)、拉曼光譜、紫外-可見光譜(UV-Vis)等。
- 關鍵點:天然寶石因地質成因常含包裹體或生長紋,而合成寶石(如合成鉆石、焰熔法紅寶石)可能顯示弧形生長紋、金屬熔劑殘留等特征。
-
- 常見仿品:玻璃、塑料、立方氧化鋯(CZ)、合成莫桑石等。
- 鑒別手段:折射率測試(折射儀)、密度測試(靜水稱重法)、偏光鏡檢查(是否具均質體特性)。
二、 顏色分級
-
- 國際標準:GIA的D-Z色級,通過比色石在標準光源下比對。
- 檢測設備:比色燈箱(D65光源)、比色卡。
-
- 三要素:色調(Hue)、飽和度(Saturation)、明度(Tone)。
- 特殊案例:鴿血紅紅寶石、矢車菊藍藍寶石需符合特定色域,常由GRS、Gübelin等實驗室認證。
三、 凈度評估
-
- GIA標準:FL(無瑕)至I3(明顯內含物),10倍放大鏡下觀察內部包裹體(云狀物、羽裂紋等)。
-
- 翡翠:觀察棉絮、裂隙、黑點等;
- 珍珠:表面瑕疵(凹陷、劃痕)、光澤度(干涉色層)。
四、 切工與光學性能
-
- 鉆石切工分級:臺寬比、冠角、亭深比等參數直接影響火彩與亮度。
- 儀器:比例儀、自動切工測量儀(如Sarine系統)。
-
- 貓眼效應:定向排列的針狀包裹體導致;
- 星光效應:三組及以上包裹體定向排列(如星光紅寶石)。
五、 重量與尺寸
-
- 精度要求:鉆石稱重精確至0.001ct(電子天平),玉石類按克(g)計算。
-
- 圓鉆:直徑、全深;
- 刻面寶石:長×寬×高;
- 雕刻件:三維尺寸與對稱性。
六、 處理與優化鑒別
-
- 加熱處理:紅藍寶石的常見優化方式,通過包裹體熔融痕跡判定;
- 充填處理:翡翠注膠(紅外光譜檢測有機峰)、鉆石裂隙充填(閃光效應);
- 染色處理:染色翡翠(濾色鏡反應、光譜吸收帶異常)。
-
- 拉曼光譜:檢測充填物成分(如環氧樹脂);
- 紫外熒光:天然與處理寶石熒光差異;
- X射線成像:觀察內部結構異常(如合成鉆石的金屬包裹體)。
七、 特殊檢測項目
-
- 技術手段:微量元素分析(LA-ICP-MS)、包裹體特征比對(如緬甸紅寶石含金紅石針)。
-
- 琥珀:紅外光譜檢測天然樹脂峰(vs. 柯巴樹脂);
- 珍珠:X射線衍射區分天然與養殖珍珠。
八、 證書與標準化
-
- 國際:GIA(美國)、HRD(比利時)、SSEF(瑞士);
- 國內:NGTC(國檢)、GIC(中國地質大學)。
-
- 國家標準:GB/T 16552-2017(珠寶玉石名稱)、GB/T 16553-2017(珠寶玉石鑒定)。
結語: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21
26
18
22
20
21
25
22
22
27
23
18
19
22
15
20
22
20
19
21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