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紋量規檢測項目與技術要點
一、螺紋量規的類型與檢測目標
-
- 通規:模擬螺紋的最大實體尺寸(螺栓的最小實體、螺母的最大實體),需能順暢旋入被測工件。
- 止規:模擬螺紋的最小實體尺寸(螺栓的最大實體、螺母的最小實體),應無法旋入或僅部分旋入工件。
- 檢測目標:驗證量規的尺寸精度、螺紋角和表面形貌是否符合ISO 1502、GB/T 3934等標準。
-
- 工作量規用于直接檢測工件,校對量規則用于校準工作量規的精度(如校對塞規、校對環規)。
二、螺紋量規的關鍵檢測項目
-
- 重要性:中徑是決定螺紋配合精度的核心參數,直接影響螺紋的強度和密封性。
- 檢測方法:
- 三針法:使用三根標準針(直徑符合螺紋角要求)放置在螺紋槽中,通過千分尺測量針外徑,結合公式計算中徑。
- 螺紋掃描儀:采用光學或接觸式掃描儀直接獲取中徑數據(適用于高精度量規)。
- 標準依據:ISO 724、GB/T 196。
-
- 大徑:外螺紋頂部或內螺紋底部的直徑。
- 工具:外徑千分尺或投影儀測量。
- 小徑:外螺紋根部或內螺紋頂部的直徑。
- 工具:內徑千分表或氣動量儀測量。
- 誤差允許范圍:通常為中徑公差的50%~80%(參考ISO 965-1)。
- 大徑:外螺紋頂部或內螺紋底部的直徑。
-
- 螺距:相鄰螺紋牙頂的距離。
- 導程:螺紋旋轉一周的軸向移動距離(單線螺紋導程=螺距)。
- 檢測工具:
- 螺距規:通過標準模板對比。
- 萬能工具顯微鏡:直接測量螺距累積誤差(總長誤差不超過±0.02mm)。
-
- 標準牙型角:公制螺紋60°,英制螺紋55°。
- 檢測方法:
- 光學投影儀:放大螺紋輪廓,對比標準角度模板。
- 螺紋輪廓儀:數字化測量牙型半角偏差(允許±15’公差)。
-
- 檢測內容:
- 螺紋表面粗糙度(Ra≤0.8μm)。
- 劃痕、銹蝕或磨損區域(通規磨損不允許超過中徑公差的50%)。
- 工具:表面粗糙度儀、放大鏡或體視顯微鏡。
- 檢測內容:
-
- 使用校對量規(如校對塞規)對工作量規進行反向校驗,確保兩者匹配誤差在允許范圍內(通常≤2μm)。
三、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
-
- 清潔量規表面,去除油污和碎屑。
- 將量規與工件置于恒溫環境(20±1℃)至少4小時,消除熱膨脹誤差。
-
- 通規檢測時,旋入力應均勻(禁止敲擊或強制旋入)。
- 止規檢測時,旋入深度不超過1.5個螺距為合格。
-
- 通規不合格:無法旋入工件,表明工件中徑過大或牙型誤差超標。
- 止規不合格:過度旋入工件,表明工件中徑過小。
四、常見問題與維護建議
-
- 長期磨損導致中徑變小(通規)或變大(止規)。
- 表面銹蝕或磕碰損傷。
-
- 定期涂防銹油,存放于干燥無塵環境。
- 每6個月進行一次周期檢定(使用頻率高時縮短至3個月)。
五、總結
轉成精致網頁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18
19
27
20
19
18
23
20
22
19
17
20
26
15
15
15
19
19
17
14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