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檢測項目分類
1. 分揀效率檢測
- 檢測內容:單位時間內茶葉處理量(kg/h)及茶梗剔除率。
- 方法:選取不同等級茶葉(如毛茶、精制茶)進行多批次測試,記錄分揀前后的重量差異,計算茶梗去除效率。
- 標準要求:根據GB/T 30766-2014《茶葉分類》中對雜質含量的規定,分揀后茶梗殘留率應≤1.5%(特級茶)至≤3%(普通茶)。
2. 雜質殘留率檢測
- 檢測內容:分揀后茶葉中殘留的茶梗、黃片、非茶類異物比例。
- 方法:隨機抽取100g成品茶,人工分揀并稱重殘留雜質,計算殘留率。
- 技術升級:采用機器視覺系統(如高分辨率CCD相機)實時監測雜質分布,結合AI算法優化分揀參數。
3. 茶葉破損率檢測
- 檢測內容:分揀過程中茶葉因機械作用導致的破碎率。
- 方法:對比分揀前后茶葉完整度,通過篩分法分離碎末,稱重計算破損率(通常要求≤2%)。
- 影響因素:設備振動頻率、篩網孔徑精度、傳送帶速度等參數需協同優化。
4. 設備適應性測試
- 檢測內容:對不同種類(綠茶、紅茶、烏龍茶)、不同含水率(8%~12%)茶葉的分揀效果。
- 驗證方法:模擬高濕度環境(濕度≥80%)及高溫(40℃)工況,測試設備穩定性。
5. 自動化程度評估
- 檢測項目:
- 傳感器靈敏度:光電傳感器對茶梗顏色、形狀的識別準確率。
- 控制系統響應速度:PLC或工控機對分揀指令的執行延遲(應≤0.1秒)。
- 人機交互功能:觸摸屏參數設置、故障報警系統的可靠性。
二、機械性能與安全檢測
1. 結構安全性檢測
- 材料合規性:接觸茶葉的部件需符合GB 4806.7-2016《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》標準。
- 防護裝置:傳動部件防護罩完整性、急停按鈕響應有效性。
2. 運行穩定性測試
- 連續運行試驗:72小時滿載運行,監測軸承溫升(≤45℃)、電機功率波動(≤±5%)。
- 振動與噪音:空載噪音≤75dB(A),振動幅度≤0.1mm。
3. 能耗與環保指標
- 單位能耗:每處理1噸茶葉的耗電量(kW·h/t),需符合JB/T 11169-2011《茶葉加工機械能耗限定值》要求。
- 粉塵控制:工作區粉塵濃度≤3mg/m³(GBZ 2.1-2019職業衛生標準)。
三、智能化檢測技術應用
- 機器視覺系統:采用HSV色彩模型識別茶梗與茶葉的色差,結合形態學算法提升分揀精度。
- 大數據分析:通過歷史分揀數據訓練模型,動態調整篩網傾角(15°
25°可調)與風速(510m/s)。 - 物聯網監控:遠程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,預警關鍵部件(如電機、篩網)的壽命損耗。
四、檢測標準與認證
- 強制性標準:GB 5226.1-2019《機械電氣安全》通用要求。
- 行業認證:通過CE(歐盟)、FDA(美國)認證的設備可滿足出口品質要求。
五、檢測流程優化建議
- 預處理階段:茶葉需均勻攤放,含水率控制在10%±1%以減少檢測誤差。
- 動態校準:每批次加工前使用標準樣茶(含已知比例茶梗)校準設備靈敏度。
- 維護周期:篩網每生產50小時需超聲波清洗,軸承每300小時補充潤滑脂。
上一篇:核桃破殼機檢測下一篇:青核桃剝皮清洗機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