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傳統培養法
- 前增菌:樣本(如食品、環境拭子)加入無選擇性培養基(如FB1培養基),恢復受損菌活性(37℃,24-48h)。
- 選擇性增菌:轉種至含抗生素的選擇性培養基(如FB2培養基,抑制雜菌生長,37℃,24h)。
- 分離培養:劃線接種于顯色培養基(如CHROMagar™李斯特菌瓊脂),菌落呈藍綠色,周圍有白色暈圈(磷脂酶活性);或牛津瓊脂(黑色菌落,因水解七葉苷)。
- 生化鑒定:過氧化氫酶試驗(陽性)、溶血試驗(羊血瓊脂β-溶血)、糖發酵試驗(鼠李糖、木糖利用差異)。
- 協同溶血試驗: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共培養顯示“傘狀溶血”特征。
2. 分子生物學檢測
- 常規PCR:擴增目標基因后電泳分析(靈敏度約10³ CFU/g)。
- 實時熒光定量PCR(qPCR):結合TaqMan探針或SYBR Green,定量檢測(靈敏度達10¹ CFU/g),可區分活/死菌(結合疊氮溴化乙錠預處理)。
- 多重PCR:同時檢測李斯特菌屬及單核細胞增生種(如靶向iap屬基因和hlyA種基因)。
- 環介導等溫擴增(LAMP):恒溫快速檢測(1小時),肉眼觀察渾濁度或熒光信號,適用于現場篩查。
- 全基因組測序(WGS):用于溯源分析及耐藥基因鑒定。
3. 免疫學檢測
-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:商業化試劑盒(如VIDAS® LMO2)可半定量檢測,靈敏度約10? CFU/mL。
- 免疫磁珠分離(IMS):用抗體包被磁珠富集細菌,提高后續檢測效率。
- 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:快速定性(15-20分鐘),適用于基層或現場初篩。
4. 快速自動化檢測系統
- 生物傳感器:如表面等離子體共振(SPR)、電化學傳感器,實時監測細菌-抗體結合信號。
-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(MALDI-TOF MS):通過蛋白質指紋圖譜快速鑒定純培養菌落(≤5分鐘)。
- 流式細胞術:結合熒光標記抗體,快速計數細菌。
-
- 重點食品:即食肉制品、乳酪、生鮮果蔬、即食海鮮。
- 標準限量:多數國家規定即食食品中不得檢出(25g樣品中陰性)。
- 企業自控:加工環境(如傳送帶、冷庫)的涂抹監測(每周采樣)。
-
- 樣本類型:血液、腦脊液、胎盤組織、新生兒拭子。
- 危急病例:需同步分子檢測(如腦脊液PCR)以縮短診斷時間。
-
- 食品工廠排水系統、通風設備、冷鏈運輸環節的定期檢測。
- 靈敏度與特異性:臨床樣本需高靈敏度(如qPCR),而環境篩查可采用快速試紙條。
- 檢測時效:疫情暴發時優先分子法,常規監控可結合培養法確認。
- 成本與設備:基層實驗室適合ELISA或LAMP,大型機構可選擇自動化平臺。
- 法規要求:進出口食品需符合目的國標準(如美國FSIS要求培養法確認)。
上一篇:綠色食品燕麥及燕麥粉檢測下一篇:檸檬黃、胭脂紅、日落黃、亮藍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