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弧菌檢測的核心意義
- 食品安全控制:預防海產品中副溶血弧菌等引發的食源性疾病。
- 水源衛生監測:評估飲用水、海水浴場等環境的安全性。
- 臨床診斷:快速識別感染源以指導治療。
二、關鍵檢測項目及方法
1. 常規培養計數法
- 原理:利用選擇性培養基分離培養弧菌,通過菌落計數推算樣本中活菌數。
- 常用培養基:
- TCBS瓊脂(硫代硫酸鹽-檸檬酸鹽-膽鹽-蔗糖瓊脂):選擇性培養霍亂弧菌(黃色菌落)和副溶血弧菌(藍綠色菌落)。
- 堿性蛋白胨水:用于增菌培養。
- 步驟:
- 樣本梯度稀釋后涂布于TCBS平板。
- 35-37℃培養18-24小時。
- 根據菌落形態、顏色及生化試驗(氧化酶試驗、賴氨酸脫羧酶試驗等)鑒定。
- 優點:成本低、特異性高。
- 缺點:耗時長(需48小時以上),無法檢測不可培養狀態的弧菌。
2. 分子生物學檢測
- 實時熒光定量PCR(qPCR):
- 靶基因:如霍亂弧菌的ctxA基因、副溶血弧菌的tdh/trh基因。
- 特點:4-6小時內完成,靈敏度達1-10 CFU/mL,可區分致病性弧菌與非致病株。
- 多重PCR:同時檢測多種弧菌(如霍亂弧菌、副溶血弧菌、創傷弧菌)。
- 宏基因組測序:用于環境樣本中弧菌群落的多樣性分析。
3. 免疫學檢測
-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:
- 檢測弧菌特異性抗原(如霍亂弧菌脂多糖)或毒素(如霍亂毒素)。
- 膠體金試紙條:
- 基于抗原-抗體反應,15分鐘內快速定性檢測,適用于現場篩查。
4. 快速檢測技術
- 流式細胞術:
- 結合熒光標記抗體,實現弧菌的快速計數與分選。
- 生物傳感器:
- 利用納米材料或光纖技術,通過光學/電信號變化檢測弧菌,靈敏度高。
5. 活菌計數與代謝活性檢測
- ATP生物發光法:
- 檢測細菌ATP含量,間接反映活菌數量,30分鐘內出結果。
- 流式細胞儀結合熒光染料:區分活菌/死菌。
三、檢測項目的選擇依據
檢測場景 | 推薦方法 | 檢測周期 | 靈敏度 |
---|---|---|---|
食品出廠檢驗 | 實時熒光定量PCR | 6-8小時 | 1-10 CFU/g |
臨床腹瀉樣本篩查 | 膠體金試紙條+培養確認 | 2小時+48小時 | 定性/定量結合 |
海水浴場水質監測 | 濾膜法+TCBS培養 | 48-72小時 | 1 CFU/100mL |
環境弧菌多樣性研究 | 宏基因組測序+生物信息學分析 | 3-5天 | 種水平分辨率 |
四、質量控制與標準化
- 陽性對照:使用標準菌株(如ATCC 14035霍亂弧菌)驗證檢測體系。
- 陰性對照:排除交叉污染。
- 國際標準:
- ISO/TS 21872-1:2017(食品中致病性弧菌檢測)。
- FDA《細菌學分析手冊》第9章(海產品中弧菌檢測)。
五、未來趨勢
- 微流控芯片技術:整合樣本前處理、擴增與檢測,實現“樣本進-結果出”。
- CRISPR-Cas檢測:基于特異性基因編輯酶的分子診斷,靈敏度達單拷貝級別。
- 人工智能輔助圖像識別:自動判讀培養平板菌落與藥敏試驗結果。
六、結語
上一篇:異養細菌總數檢測下一篇:漁業資源/游泳動物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