溶解態有機碳(DOC)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核心檢測項目
-
- 總DOC濃度:通過氧化法(如高溫催化氧化、濕式氧化)將有機碳轉化為CO?后定量檢測。
- 生物可利用性DOC(Bioavailable DOC):利用化學氧化劑(如過硫酸鹽)或微生物培養法測定易降解部分,評估其對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。
- 難降解DOC(Refractory DOC):總DOC與生物可利用DOC的差值,反映水體中穩定有機物比例。
-
- 紫外-可見吸收光譜(UV-Vis):通過254 nm處的吸光度(SUVA254)評估腐殖化程度,高SUVA值常與芳香族化合物相關。
- 三維熒光光譜(EEMs):識別熒光組分(如類腐殖酸、類蛋白物質),解析有機物來源(陸源/生物源)。
-
- 超濾分級法:使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濾膜(1 kDa~0.45 μm)分離出不同分子量區間的DOC。
- 色譜聯用技術:凝膠滲透色譜(GPC)或高效液相色譜(HPLC)結合質譜,鑒定特定化合物(如抗生素、農藥殘留)。
-
- 通過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有機物來源(如陸源植物分解、工業排放)。
-
- 毒性當量(TEQ):結合生物測試(如藻類生長抑制實驗)評估DOC的生態毒性。
二、檢測方法與技術選擇
方法 | 原理 | 適用場景 | 優缺點 |
---|---|---|---|
高溫催化氧化法 | 高溫燃燒DOC為CO?,NDIR檢測 | 高精度實驗室分析 | 靈敏度高(0.1 mg/L),但儀器昂貴 |
濕式氧化法(過硫酸鹽) | 強氧化劑分解DOC,檢測生成的CO? | 常規水質監測 | 成本低,但易受Cl?干擾(需預除鹽) |
紫外-過硫酸鹽聯用 | UV增強氧化效率,結合NDIR或電導法檢測 | 在線監測與快速篩查 | 自動化程度高,適合大批量樣品 |
熒光光譜法 | 基于有機物熒光特性定性定量 | 來源解析與動態監測 | 無需前處理,但需建立標準光譜庫 |
三、樣品前處理與質控要點
-
- 使用預先酸洗的玻璃或聚碳酸酯瓶,避免有機物污染。
- 采樣后立即過0.45 μm濾膜(建議用玻璃纖維或聚醚砜材質),4℃避光保存,48小時內檢測。
-
- 酸化至pH≤2后通入惰性氣體(如N?)吹掃10分鐘,去除碳酸鹽和碳酸氫鹽干擾。
-
- 使用標準物質(如鄰苯二甲酸氫鉀)校準儀器;
- 每批次樣品添加空白對照與加標回收實驗(回收率需在85%~115%)。
四、應用場景與項目選擇建議
-
- 重點:DOC濃度、消毒副產物前體物(THMs前體)、熒光組分分析。
- 標準:WHO建議DOC≤2 mg/L(防止消毒副產物生成)。
-
- 檢測:生物降解性DOC、難降解DOC占比,優化工藝(如臭氧氧化)。
-
- 分析:分子量分布、δ¹³C-DOC溯源,評估陸源輸入對富營養化的貢獻。
-
- 關注:特征污染物(如苯系物)、毒性當量,確保符合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(GB 8978-1996)。
五、未來技術趨勢
- 在線DOC監測儀:結合UV吸收與電化學傳感器,實現實時數據采集。
- 高分辨質譜(HRMS):解析DOC分子組成,推動“非靶向篩查”在水質診斷中的應用。
- 人工智能輔助分析: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關聯DOC特性與生態效應。
上一篇:二苯并[a,l]芘檢測下一篇:海洋生物資源損失/漁業資源損失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