惡白度檢測:原理、檢測項目與行業應用
二、檢測核心原理
- 白度值(WI):國際通用公式(如CIE白度公式)計算。
- 熒光增白劑(FWA)含量:紫外光源激發下的熒光反射效應。
- 色差(ΔE):與標準樣本的色坐標差異(如Lab色彩空間)。
三、核心檢測項目
1. 白度值測定
- 檢測設備:白度儀、分光光度計。
- 標準參考:ISO 2470(紙張)、GB/T 5950(陶瓷)。
- 檢測要點:
- 使用D65光源(模擬日光)測量。
- 計算藍光白度(R457)或全波長白度指數。
2. 熒光增白劑檢測
- 檢測設備:紫外-可見分光光度計、熒光分析儀。
- 檢測步驟:
- 紫外光(365nm)激發樣本,檢測熒光強度。
- 對比未添加熒光劑的空白樣本。
3. 色差與均勻性分析
- 檢測設備:色差儀、成像色度儀。
- 參數指標:
- ΔL(明度差)、Δa(紅綠軸偏差)、Δb(黃藍軸偏差)。
- 均勻性檢測:多點采樣分析色差波動范圍。
4. 環境適應性測試
- 光照老化:模擬紫外線、高溫環境下的白度穩定性。
- 耐黃變測試:加速老化后檢測白度衰減(如氙燈試驗)。
5. 化學成分溯源
- 光譜分析:通過FT-IR(傅里葉紅外光譜)檢測增白劑類型。
- 色譜法:HPLC(高效液相色譜)定量分析熒光劑殘留。
四、行業應用與標準
-
- 檢測標準:ISO 2470(紙漿白度)、TAPPI T452。
- 問題聚焦:過度增白導致紙張刺眼、印刷色偏。
-
- 檢測標準:ASTM E313(塑料白度)、FDA對食品接觸材料的熒光劑限制。
- 核心風險:熒光劑遷移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。
-
- 檢測標準:AATCC 110(紡織品白度)、GB/T 8424.1。
- 關鍵指標:耐洗色牢度與白度保持率。
-
- 檢測標準:GB/T 3810.16(瓷磚白度)、CIE白度公式。
- 重點關注:批次間色差控制與視覺一致性。
五、挑戰與解決方案
-
- 熒光劑的干擾導致白度測量虛高。
- 跨行業標準差異導致的檢測結果爭議。
-
- 使用含紫外濾光片的分光光度計修正熒光影響。
- 建立企業內控標準,結合多維度參數(如白度+色差+成分)綜合評估。
六、未來趨勢
- 智能化檢測:AI圖像識別技術用于白度均勻性分析。
- 環保導向:推動無熒光劑增白工藝,研發天然白度改良劑。
結語
上一篇:水分及揮發物含量檢測下一篇:增效磷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