β型溶血性鏈球菌檢驗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詳解
一、標本采集與處理
- 咽拭子(疑似咽炎/猩紅熱)
- 膿液/傷口分泌物(皮膚軟組織感染)
- 血液(敗血癥或全身感染)
- 腦脊液(罕見,但需排除腦膜炎)。
- 咽拭子需在扁桃體或咽后壁擦拭,避免唾液污染。
- 膿液標本應取自感染深部,避免表皮菌群干擾。
- 血液需無菌采集,推薦同時采集2-3套血培養瓶以提高檢出率。
二、實驗室檢測項目
1. 直接顯微鏡檢查
- 方法:革蘭染色鏡檢。
- 結果判讀:觀察到革蘭陽性球菌,呈鏈狀排列(短鏈或長鏈)。
- 意義:快速提示鏈球菌感染,但無法區分具體種類(需結合其他檢測)。
2. 培養與鑒定
- 培養基:5%羊血瓊脂平板(β溶血的最佳觀察基質)。
- 培養條件:35-37°C,5% CO?環境,孵育18-24小時。
- 溶血特征:典型β型溶血(完全透明溶血環)。
- 推薦培養基:含抗生素(如萘啶酸+粘菌素)的哥倫比亞血瓊脂,可抑制革蘭陰性菌和葡萄球菌。
- 關鍵試驗:
- 過氧化氫酶試驗:陰性(鏈球菌屬均為過氧化氫酶陰性,區別于葡萄球菌)。
- 桿菌肽敏感性:A群鏈球菌(如化膿鏈球菌)敏感(抑菌環>10mm)。
- PYR試驗:陽性提示A群或部分B/D群鏈球菌。
- CAMP試驗:B群鏈球菌(無乳鏈球菌)呈陽性。
3. 血清學分型(Lancefield分群)
- 原理:通過特異性抗體與細菌細胞壁多糖抗原反應確定血清群(A、B、C、G等)。
- 方法:乳膠凝集試驗(快速分群,15分鐘內出結果)。
- 臨床意義:
- A群(GAS):化膿鏈球菌,致嚴重感染(如壞死性筋膜炎)。
- B群(GBS):圍產期感染、新生兒敗血癥。
4. 分子生物學檢測
- 實時熒光PCR:靶向特異性基因(如A群的spy1258、B群的cfb基因)。
- 多重PCR:同時檢測多種病原體及耐藥基因(如紅霉素耐藥基因erm)。
- 優勢:快速(2-4小時)、高靈敏度(尤其對血培養陰性標本)。
5. 快速抗原檢測
- 方法:免疫層析試紙條(檢測咽拭子中的A群鏈球菌抗原)。
- 特點:門診立等可取(10分鐘),但敏感性較低(需陰性結果時補充培養)。
6. 藥敏試驗
- 適用情況:罕見耐藥或青霉素過敏患者需替代治療時。
- 常規藥物:青霉素、頭孢類、克林霉素、紅霉素(需檢測誘導克林霉素耐藥)。
- 備注:GAS通常對青霉素敏感,無需常規藥敏;GBS可能需檢測紅霉素耐藥性。
三、檢測流程優化建議
- 疑似咽炎:首選快速抗原檢測+咽拭子培養(雙重確認)。
- 嚴重感染(如敗血癥):血培養+分子檢測并行,縮短診斷時間。
- 新生兒GBS篩查:孕婦孕晚期陰道/直腸拭子培養(推薦使用顯色培養基)。
四、質量控制要點
- 標本運輸:咽拭子需保濕運送(如Amies培養基),2小時內接種。
- 培養基質控:每批次血平板需用標準菌株(如化膿鏈球菌ATCC 19615)驗證溶血性。
- 分子檢測防污染:嚴格分區操作,加入陰性對照。
五、臨床意義與治療提示
- A群鏈球菌:需青霉素或阿莫西林治療,療程10天(防止風濕熱等后遺癥)。
- B群鏈球菌:產前篩查陽性者分娩時需靜脈青霉素預防新生兒感染。
上一篇:克侖潘特檢測下一篇:水分及揮發物含量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