β-內酰胺酶檢測: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
引言
檢測技術原理
- 酶活性檢測:直接檢測酶對底物的水解作用,如顯色法(頭孢硝噻吩紙片法)或pH變化(酸度指示劑法)。
- 分子檢測:通過PCR或基因測序識別耐藥基因(如blaTEM、blaSHV、blaCTX-M)。
- 表型驗證:聯合抑制劑(如克拉維酸)觀察抗菌活性恢復,確認酶的類型(如ESBLs)。
核心檢測項目
1. 菌種鑒定與產酶菌株篩查
- 意義:明確產酶菌種(如大腸埃希菌、肺炎克雷伯菌)。
- 方法:
- MALDI-TOF MS:快速質譜技術,精確鑒定菌種。
- 選擇性培養基:含特定抗生素的培養基篩選產酶菌株。
2. 抗生素敏感性測試(AST)
- 意義:評估菌株對β-內酰胺類藥物的敏感性。
- 方法:
- 紙片擴散法(Kirby-Bauer):依據CLSI/EUCAST標準判讀抑菌圈。
- 微量肉湯稀釋法:測定最低抑菌濃度(MIC),識別耐藥表型。
3. β-內酰胺酶類型鑒定
- 分類檢測:
- ESBLs檢測:雙紙片協同試驗(頭孢他啶±克拉維酸抑菌圈增大≥5mm)。
- AmpC酶:三維試驗或頭孢西丁耐藥表型分析。
- 碳青霉烯酶:改良Carba NP試驗(顯色法)或EDTA抑制試驗(金屬酶)。
- 分子分型:多重PCR檢測bla基因型(如CTX-M-15、NDM-1)。
4. 產酶活性定量分析
- 方法:
- 分光光度法:監測頭孢噻肟水解后的吸光度變化(λ=486nm)。
- 熒光底物法:使用熒光標記底物(如Nitrocefin),實時監測熒光強度。
5. 廣譜β-內酰胺酶(ESBLs)確認試驗
- 表型法:克拉維酸增強試驗(MIC降低≥3個稀釋度)。
- 分子法:實時熒光PCR檢測CTX-M群基因。
6. 耐藥基因檢測
- 技術:
- 基因芯片:高通量篩查常見耐藥基因(如KPC、VIM)。
- 全基因組測序(WGS):全面解析耐藥基因譜及傳播元件(如質粒、整合子)。
7. 環境與食品鏈監測
- 樣本類型:污水、動物源性食品、醫療廢水。
- 方法:
- 宏基因組測序:追蹤環境中耐藥基因的分布與傳播。
- 選擇性富集培養:分離環境中的產酶菌株。
檢測流程示例
- 樣本采集:血液、痰液、尿液或環境樣本。
- 前處理:增菌培養或直接提取DNA/RNA。
- 初篩:頭孢硝噻吩紙片法(10分鐘內變紅為陽性)。
- 確認試驗:ESBL表型確認或PCR檢測耐藥基因。
- 報告:整合表型與基因型結果,指導臨床用藥。
注意事項與挑戰
- 質量控制:使用標準菌株(如ATCC 35218為ESBL陽性對照)。
- 假陽性/陰性:抑制劑可能干擾表型結果;靜息基因需結合表達分析。
- 新興技術:CRISPR-Cas系統用于快速基因檢測,微流控芯片實現床邊診斷。
未來展望
- 快速診斷:開發免培養的分子檢測(如RT-qPCR)。
- 多組學整合:結合轉錄組與蛋白組學解析酶表達調控機制。
- 監測網絡:通過AI分析耐藥基因的傳播趨勢。
轉成精致網頁
上一篇:二甲硝咪唑代謝物檢測下一篇:L-脯氨酸檢測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